中原油田坚持清洁生产保护油区生态环境 。
中原油田加强智能油田建设提质增效。
中原油田实现储气库智能化管控 。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调研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五十年来,中原油田将能源保供的重任扛在肩上,截至2025年8月,累计生产原油1.53亿吨、天然气1700多亿立方米、硫黄2700多万吨,以实际行动端牢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原油田是渤海湾盆地最后发现的油田,属复杂断块构造油藏,呈现出“破、碎、小”的特点,其主要区块东濮凹陷更是被地质学家称为“打碎的盘子,又被踩了几脚”。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勘探开发规律识别的难度,但先天区块的不足难不倒中原石油人。50年来,他们不断创新理论认识,形成以东濮老区、川东北工区和内蒙古探区为核心的三大油气生产基地。自1979年投入开发,到1988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跃居全国第四、第二,中原油田东濮老区曾是我国陆上原油上产最快的油气田之一。2011年,中原油田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功跻身全国千万吨级大油气田行列。
随着中原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高含水、自然递减率难以控制、盈亏平衡点居高不下等问题突出。中原石油人迎难而上,全力保矿权、拓矿权,勘探目标转向深层、构造复杂带、隐蔽型油气藏,取得一系列成果:东濮湖相碳酸盐岩新领域勘探取得重要突破;葛岗集洼陷一体化评价快速展开,时隔20年再次在东濮老区打出百吨井——马3001井;南何家油田三年内完成从资源到储量再到产量的跳跃,成为东濮老区第20个油田;在新梨园洼陷实施第一口页岩油水平井——濮7601H井,预测储量3890万吨,证实了东濮凹陷具备页岩油勘探潜力。
为加大老区挖潜力度,中原油田在研究、治理、调控、配套、管理上坚持精细化开发,形成高效水驱补能、高效分类油藏治理、高效自然递减控制“三个体系”;实施智能分注分采,实现地面配套设备随地下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提高三采技术支撑能力,扩大气驱,试验化学驱,推广稠油冷采。“十四五”期间,中原油田原油产量保持箭头朝上,原油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
2003年7月,普光1井测试获得无阻流量103万立方米高产天然气流,崇山峻岭之间,一条“气龙”横空出世。2005年1月,集团公司把开发、建设、管理普光气田的重任交给中原油田。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原油田不负众望,于2009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特大型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投产16年来,普光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300亿立方米,通过“川气东送”管道为长江经济带注入绿色动能,惠及沿线80多个城市。
如今,通过实施硫水双控与注气补能协同等措施,普光气田依然保持着每年近70亿立方米的硬稳产,远超最初8年的稳产预期。近年来,中原油田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思路,细化致密气和页岩气潜力研究,加快建设普光陆相侏罗系、二叠系大隆组、川东北须家河新富集带等三个千亿立方米增储阵地,加强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一大批非常规气井投入生产。
烈日炎炎,在卫11储气库现场,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传来,鄂安沧管道运输来的天然气正通过压缩机注入地下,等待供暖季时采出。2010年,中原油田建成中国石化首座地下储气库——文96储气库,此后又陆续建成7座储气库,构建起华北地区国家级地下储气库调峰中心。
“中原油田今年已完成注气计划95%以上,卫11储气库也将在今冬首次‘达容’。这些天然气将源源不断送往华北平原的千家万户,保障华北地区居民温暖过冬。”8月15日,中原油田储气库管理中心经理王库说。
行走在中原油田井场间,光伏板和大风车随处可见。近年来,该油田提出“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已建成新型智能光伏电场101兆瓦,合作建设了中国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陆上风电项目,绿电消费占比达40%,初步构建起多元化新型能源体系。
风光绿电还被用于绿氢制造。2022年底,国内首个兆瓦级PEM制氢项目在中原油田投产,2024年,国内首个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目前绿氢基地日产氢气1吨,推动了河南省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