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汤继超
近日,塔河油田TKK3-2-6X井传来捷报:102发射孔弹在7米油层中精准穿透,测试初期即实现日产油15.8吨、气5.7万立方米。这项复合增效射孔技术的成功应用,正是西北油田射孔工艺持续突破、向深地要油气的生动缩影。
油气开发的战场,总是向更深、更险的地层延伸。面对超深、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考验,西北油田技术团队一次次交出“破题答卷”。
2019年顺南蓬1井的超高温试验中,常规弹体材料在192摄氏度井底败下阵来。技术人员与厂家连夜攻关,研发出HNS超高温射孔弹——通过改进弹体合金配方和装药结构,穿深精准达标,发射率100%。这项突破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难题,更成为顺北地区超深井开发的材料基石。
2021年,TKC1-1H井斜深5698米,射孔井段长达558.5米,夹层厚度131米,需组装7682发深穿透射孔弹和128根89型射孔枪。最棘手的是起爆信号传递,超长井段容易导致断爆。团队创新采用双级冗余起爆方案,在井下分段设置触发装置,24小时实时监控调整布孔密度,最终实现发射率100%,创下国内射孔井段最长纪录。
2021年顺北53-2H井的井底8088米至8092米井段,温度达173.8摄氏度,压力超170兆帕,堪称地下“高压锅”。技术团队联合多方力量,试验耐高温材料,将密封件置于200摄氏度环境下测试24小时,最终优选出适配的耐高温电缆,再以“压力起爆器+延时装置”组合,确保射孔枪在井下18小时高温环境中稳定点火,一举创下国内钻杆传输射孔最深纪录。
技术的落地,离不开管理的护航。2021年起,西北油田推行“清单化”作业模式,将施工流程细化为17类100余项检查标准——从19项安全指标到22条质量规范,从装枪校深到打压起爆,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标准化让风险看得见、控得住,效率自然提上来了。”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完井测试项目管理部经理李灏说。
如今,西北油田已构建起覆盖超深、高温、高压环境的射孔技术体系:复合增效射孔工艺让石炭系水平井产能显著提升,清单化管理推动施工效率再上新台阶,耐高温射孔弹在192摄氏度环境下稳定工作。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钻完井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李林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攻关小直径射孔器,目标温度230摄氏度、压力210兆帕,为9000米级超深井开发提供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