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研人员进行岩芯描述分析。姜智利 摄

    □本报记者 姜智利 毕亦巍 通讯员 刘 晶

    在勘探分公司陈列室里,一瓶棕黄色的原油在灯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如同液体黄金,这是复兴油田发现井——泰页1井的原油样品。

    7月,由勘探分公司和江汉油田提交的复兴油田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了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油田诞生。

    剑指页岩

    走出“富气少油”的“浪浪山”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正在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道出了人们对突破困境、追寻价值的渴望。

    在能源勘探的宏大版图中,四川盆地长期被认为“富气少油”,对于在四川盆地找油的勘探人员来说,犹如一座难以翻越的“浪浪山”。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勘探人掀起川中石油大会战,女2井、南充3号井等多口井钻获原油。但由于当时受地质认识和工艺技术限制,仅获南充、龙女等7个小油田。

    “早期四川盆地原油勘探集中于探索侏罗系碳酸岩裂缝性油藏,是典型的常规勘探思路,数十年来勘探效果欠佳,原油年产量自1997年最高点的21.6万吨递减至2009年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勘探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魏志红说。

    2009年,北美页岩革命启示勘探分公司科研团队将页岩油气地质理论引入四川盆地侏罗系,勘探思路战略性地转向“源内找油”。

    “源内找油”就是在烃源岩里找油,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思路。2010年6月,原勘探南方分公司(现勘探分公司)成立了页岩气勘探项目管理部,这是中国石化首个专门的页岩油气勘探项目部。

    他们联合江汉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思路,强化老井复查,兼探井取全取准各项资料,立足全盆地进行系统的基础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再认识和再评价。

    勘探开发团队创新建立了以“高TOC(总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为基础,进而优选“高含油率、高脆性”层段的陆相页岩油选层评价体系,据此部署了风险探井泰页1井。

    2021年,该井喜获日产油58.9立方米、气7.35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油勘探的历史性突破,并保持稳产高产,截至8月25日,累计产油1.18万吨、气1954万立方米。

    复兴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全面提速。勘探开发团队将复兴油田视作共同的战场,紧密配合、一体化推进。江汉油田按照“整体部署、试验先行、滚动评价、加快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复兴油田南部相继新部署了4口评价井和4口试验井组,进一步扩大了勘探发现,夯实了资源基础。

    复兴地区后续评价井钻探成功率高达91%,共获工业油气流井20口,也辐射带动了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的陆相页岩油气勘探。

    十年一剑

    坐热陆相页岩油勘探“冷板凳”

    “复兴油田的发现历经曲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就是典型的‘冷板凳’。”勘探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经理魏祥峰说。2012年以来,一批海相页岩气探井不断试获工业气流,而陆相页岩油勘探却迟迟未见突破。

    为解决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问题,勘探分公司物探研究院陆相页岩气研究室副主任师刘苗苗一头扎进200多米岩芯的微观世界,展开“纹层寻油”攻坚战。通过微米-毫米-厘米级岩芯精细对比,她和同事们提出了“纹层型页岩为最有利勘探岩相”的地质认识,明确“纹层型页岩广泛分布、向斜宽缓稳定、地层弱超压-超压,保存条件好”控制了复兴地区页岩油规模原位富集成藏,这一观点在后来复兴地区的甩开勘探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面对侏罗系陆相页岩岩性复杂、储层薄、夹层多,常规地球物理评价及预测技术适应性差,“甜点”精细预测难度大的难题,陆相页岩气研究室主任刘晓晶带领团队持续攻关。他们综合页岩厚度、TOC、孔隙度等地质参数,创新形成了强非均质陆相页岩关键参数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大幅提升了预测精度,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

    在工程技术方面,侏罗系陆相页岩隔夹层多,黏土矿物含量高、塑性强,压裂成缝机理不明。面对难题,勘探分公司涪陵项目部扎实开展基础工作,不停摸索尝试,创新形成了侏罗系陆相页岩“适度密切+增压扩缝+强化微细裂缝支撑”压裂工艺,纵向穿层率提升20.4个百分点,突破了陆相页岩体积压裂技术瓶颈。

    经验燎原

    点燃“复兴经验”星星之火

    复兴油田的成功,点燃了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星星之火。如今,“复兴经验” 正从复兴地区走向全盆地,让更多沉睡的页岩油资源苏醒。

    “复兴油田创新形成的理论认识和关键技术,对补充、完善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魏祥峰说。

    科研团队创新形成的陆相页岩油富集规律认识和评价指标体系,就像给页岩油 “画像”,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这套理论指导下,勘探人员重新审视四川盆地的侏罗系页岩,进一步明确了四川盆地3个大型整装页岩油有利勘探区。

    新的资源分布格局初步构建,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的重大突破和复兴页岩油田的发现,使原油增储上产迎来了机遇期,实现了老一代勘探人在四川盆地找到大油田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