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吴劲松 山东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李新强 海南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

    问:降本减费需避免“降质”风险。如何确保降本减费与保障市场供应、提升服务品质、推动转型发展等目标协同推进?

    吴劲松:降本减费并非简单地削减预算、压缩开支,而是要在确保服务质量与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管控,贯穿生产、投资和运营全过程,降低消耗、提升效率,实现省钱与提质、拓市、转型的统筹推进。

    一是协同“保经营”与“强管理”。在保障服务质量不降级的基础上,精准压减管理成本,将释放的空间用于支持核心经营。如通过强化采销联动、加速库存周转、提升授信等支撑经营效率。

    二是善用第三方营销资源。积极引入银行、保险等外部资源,减少自有资金投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营销体验,实现资源互补“1+1>2”目标。

    三是兼顾“使用价值”与“情绪价值”。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打好“油+非油”营销组合拳,重点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以提升客户“情绪价值”替代单纯的价格让利。

    四是推进轻资产转型。坚持低成本甚至超低成本发展策略,通过政企合作、免租金等“轻资产”模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触达范围,打造“车生态、家生活”综合服务场景。

    李新强:海南石油坚持运用“目标导向+过程管控”策略,力求在降本增效与提升发展质量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在资源调配方面,持续优化油品配送路径,科学缩短运输距离,在有效降低运费的同时,确保油品及时补给。今年截至目前,海南石油仅物流优化一项已节约费用500余万元。

    在设备管理方面,强化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定时巡检及时更换易损部件,有效预防故障,在控制维修成本的同时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营销投入方面,依托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价值客户群体,实现营销资源的精准投放,避免无效宣传和费用浪费,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助力拓市增量。

    问:在销售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哪些领域是降本“硬骨头”?应采取哪些对策?

    吴劲松:销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成本结构上的不同挑战,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策略,将“极致成本管控”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当前,人工费用作为销售企业降本难题之一,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推进“机关瘦身”。通过整合职能、大部制改革、统一口令出口部门等方式,提高决策效率和业务流程的简洁性。

    二是内部用工市场化。利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机会,进行员工培训转岗及跨区域调动,促进员工从低效区向高效区流动,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

    三是强化网点用工统筹管理。基于劳动强度、频次、环境等因素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提升劳动效率,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是整合第三方资源。建立与第三方的共享用工模式,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还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企业、员工和第三方的合作共赢局面。

    问:降本增效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如何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激励各级单位和员工主动参与降本增效?

    吴劲松: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激活“人的动能”,让员工不仅愿意干,更能全心投入、担当作为。

    一是推行“精准画像”式全员考核。对管理人员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将经营压力和考核责任有效传导至每一位员工。

    二是以高效兑现增强考核激励效果。提升考核结果兑现的合理性与及时性,通过快速、透明的正向反馈增强员工获得感,持续激发工作热情。

    三是实施“揭榜挂帅”激发潜能。聚焦资产盘活、欠款清收等重点难点任务,鼓励员工主动揭榜、领衔攻坚。坚持“能者上、功者奖”,推动全员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李新强:海南石油将降本增效成效与部门绩效考核深度挂钩,明确各部门的降本目标、重点任务及奖惩机制,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完成目标奖励节费额的2%,超预算按比例扣罚”规则,切实激发基层执行活力。

    各部门从严管控预算,将降本措施细化至最小耗费单元,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推动“多降一元费”目标落地。推行“月度跟踪+季度考评”机制,各单位每月上报降本措施进展,及时推广成效突出的案例,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进行预警和辅导整改,避免“年终算总账”的被动局面。开展“我为降本增效献一策”和“浪费行为随手拍”等活动,通过正向激励与约束并举,鼓励员工建言献策,不断拓宽降本思路,推动降本减费工作走深走实。

    问:销售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助力实现降本减费目标?

    吴劲松: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山东石油深刻把握这一趋势,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构筑多场景应用支撑体系,为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

    一是“取数有道,用数有效”。山东石油依托石化云平台构建企业“数据湖”,打造手机端“省-市-县-站”四级穿透式数据展板,实现分层分级精准推送,管理效能提升了60%以上,将“指尖负担”转化为“指尖效率”,有效释放员工潜力,聚焦核心业务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打破常规”。在技术创新方面,山东石油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推动效率与成本双优化。通过远程视频盘点替代现场核查,大幅减少员工往返奔波及时间成本,同时显著提升数据准确性。在加能站推广低成本智能播报音箱,实现客户进站自动提醒,既减少员工无效走动,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三是不断拓展AI技术应用场景。山东石油坚持“管理层做正确的事,员工做简单的事”,将AI工具深度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开发流程机器人、“鲁小财”“油递在线”等智能体,为各层级员工配备高效“工具箱”,简化复杂流程,实现简单操作、高效执行。

    李新强:海南石油在31座加能站上线智慧管理平台,加速推进数字化营销转型。该平台整合加油消费记录、非油品购买偏好、会员信息等多维度数据,通过算法模型深入分析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消费频率及价格敏感度,结合区域消费特征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优惠信息推送,显著提升营销触达率与转化效果。同时,该平台强化营销活动全周期数据追踪,实时监测APP推送、短信、线下海报等渠道的点击率、核销率等关键指标。对表现不佳的渠道及时优化或暂停投入,将营销资源集中于高转化渠道,有效提升单位营销费用的产出比。

    陈小梅 娄 巧 何 康 金丹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