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消费量同比增长
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3%,为确保原油产量“七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炼油和石化企业千方百计稳生产、稳市场、稳外贸,上半年原油进口量2.8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加工量3.62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表观消费量3.85亿吨,同比增长0.7%。在去年原油进口量、加工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的基础上,实现“转降为增”。
主要化学品产量、消费量“双增长”
上半年,我国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同比增长7.3%。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情况:硫酸6.3%、烧碱4.8%、乙烯10.9%、合成树脂10.3%、合成橡胶5.4%、化肥9.2%。基础化学品消费量同比增长6.1%,其中无机化学品增长2.9%、有机化学品增长11.2%。主要产品消费量同比增长情况:硫酸4.2%、烧碱1.8%、乙烯12.2%、合成树脂7%、合成橡胶5.2%、化肥7.4%。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多种化学品都是正增长,有的还是两位数增长,说明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是稳定的。
运行面临挑战,板块分化加剧
上半年,石化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同时下降,这是继2020年和2023年出现经营业绩下降后的第三次下降。究其原因主要为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叠加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升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能源替代加速。
三大板块分化加剧:油气开采和炼油板块是“三下降”,化工板块是“两增一降”。油气开采板块营业收入6829.6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利润1834.2亿元、同比下降11.1%,进出口额1779.5亿美元、同比下降11%。炼油板块也是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进出口额“三下降”。化工板块营业收入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1996亿元、同比下降5.5%,进出口额2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0.3%,是“两增一降”。此外,化工板块内的分化加剧,农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专用化学品,以及涂料、合成橡胶等专业领域,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进出口额“三增长”,而基础化学品、化肥、合成材料、橡胶制品及煤化工等专业领域有增有降,分化明显。
进出口延续“量增价减”态势
上半年,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其中,进口额28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出口额1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逆差1210.6亿美元、同比下降22%。石化行业进出口再次出现“量增价减”。多品种的石化产品和化学材料不仅出口量或进口量大,而且增幅也大,但受原油及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低位的影响,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逆差都出现了下降。
成品油产量、消费量“双下降”
与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双下降”有本质不同,今年上半年成品油产量、消费量的“双下降”预示着柴油和汽油消费市场确已达峰。
成品油产量、消费量“双下降”,这说明受新能源汽车对汽油市场的影响和LNG(液化天然气)重卡对柴油替代的影响,在“十三五”末柴油消费达峰的情况下,汽油消费的峰值已于“十四五”中期提前到来。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半年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成品油产量同比下降5.4%,成品油产出率55.3%,低于去年上半年的59.7%,这说明近年来石化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减油增化”效果正在显现。
原油与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出厂均价同比下降9.6%,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出厂均价同比下降4.4%。
上半年原油、天然气、化肥、农药及主要石化产品产量都实现稳中有增,基础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主要石化产品市场消费量和进出口量都稳定增长。但是,上半年石化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同时出现下降,主要受“内卷式”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低位影响,全行业亏损额同比增加8.3%,特别是炼油板块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比去年同期增亏9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