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郭妃妃
8月7日中午,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大湾408集气站员工李战强揭开送餐饭桶,升腾的热气裹着浓郁的红烧肉香扑面而来,覆在饭桶上、凝结着水珠的保鲜膜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泽。
作为“川气东送”的核心生产单元,大湾工区的9座集气站散布在65千米的盘山公路沿线。陡峭的山路曾让每日送餐成为难题:皮卡颠簸1小时后,饭菜温度降低超10摄氏度,汤汁洒漏率达15%,到了冬季,更是常出现“热饭变冷餐”的情况。大湾402集气站站长张国栋坦言:“山路颠得人像坐‘过山车’,饭菜保温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转机始于一次员工意见征集。该公司采气厂大湾采气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杨德将提升送餐质量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联合后勤团队成立了专项攻关组。经过跟车实测,传统饭桶螺纹盖在剧烈震动中容易松动的症结浮出水面。在后厨班长代滨提出的“保鲜膜密封法”启发下,团队历时13次试验,最终敲定“食品级保鲜膜+双层密封扣”的组合方案——装餐时先覆盖0.5毫米厚的保鲜膜隔绝空气,再用三重卡扣锁紧,实现了运输过程中温差小于3摄氏度。
现在,饭菜送达时的温度能保持在74摄氏度恒温,汤汁实现零洒漏,清洁饭桶的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员工满意度达到100%。这项凝聚着一线智慧的“微创新”,不仅让保鲜膜成为深山送餐的“温度卫士”,更彰显了工会组织把实事办到心坎上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