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侯明铉 杨 岩 胡 漪

    1959年,苏联援建的100万吨/年兰州炼油厂投产,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炼油厂。其核心设备是一套使用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航空汽油,为螺旋桨式飞机提供燃料。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向中国供应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

    如果没有催化剂,装置就要停产,不能生产航空汽油,飞机就不能升空。石油工业部决定,在兰州炼油厂建设自己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

    1960年,闵恩泽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建设会战副总指挥,负责催化剂厂建设期间所有技术问题。1964年7月,2400吨/年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在兰州炼油厂投产。这本日志,是他在兰州参与会战时的笔记。

    早在1956年,闵恩泽就对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做过研究。这次重新组织研究,他按工序安排了研究内容,先研究成型工艺条件、热处理,然后再研究活化、水洗。当距离原定兰州炼油厂催化剂工厂开工只有3个月时,干燥小球完整率只有40%~50%。

    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闵恩泽开始思考: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硅铝湿胶干燥收缩时在毛细管中引起的压力应该是其破碎的内因,而干燥条件是外因。因此,应该治本,添加表面活性剂,减少毛细管中的压力。经过多次试验,闵恩泽终于找到了一种叫“平平加”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后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完整率达到90%以上,超过了苏联同类催化剂完整率86%的水平。

    这一问题解决后,闵恩泽和团队成员又陆续解决了焙烧炉进料料头倾斜、阻塞进气口和湿处理槽底胶球未洗净等问题。

    1964年7月,一座2400吨/年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投产,所生产出的催化剂性能,完全达到了从苏联进口的催化剂水平,其中完整率、抗磨损性能和杂质含量等都优于苏联产品,而且价格仅为进口剂的一半。最重要的是,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的及时建成投产,保证了航空汽油的生产。

    闵恩泽院士的学生、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宗保宁说:“闵院士满脑子想的都是催化剂,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快乐源泉。”作为石油化工领域著名的催化剂专家,闵恩泽院士用自己的科学创新思维催化着石油化工的突飞猛进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催生着艳丽的科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