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一根长2米直径2.5厘米的岩芯被放在试验台上展示。

    不同于水驱,气驱试验需要长岩芯。这根岩芯来自地下3000米深处,由12段岩芯组成,被科研人员称为“金箍棒”。

    孙悟空的金箍棒除妖降魔,这根“金箍棒”能在长岩芯物理模拟系统中,模拟地下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驱油和封存的过程,为二氧化碳在地下封存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50岁的研究人员李雪松,经常泡在研究室,探寻二氧化碳帮助油田提高采收率及其在地下封存方式的奥秘。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建设以来,他和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实验室的同事,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三个环节,是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按照规划,2025年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注入能力300万吨,2030年达到1000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特地考察了李雪松的工作场地——中国石化CCUS重点实验室,对这一技术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近年来,胜利油田坚持减碳与碳利用并重、驱油与脱碳固碳双向发力,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源和地下空间,大力发展脱碳固碳产业。

    面对CCUS缺乏规模化工程应用实践,胜利油田发挥资源、技术和上下游一体化优势,突破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难题,攻关形成低耗高效、安全可控、增油减碳、净零排放、全程密闭、永久封存的全产业链技术系列,创建了“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创新体系。

    莱113区块生产现场是胜利油田CCU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实践现场。1.5万平方米的井场被红顶房屋、青灰色步道、绿色草坪装点得干净整洁。井场一侧设有两台分配和注入设备,这是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二氧化碳地面注入设备,二氧化碳就是通过它进入地下。

    依托莱113区块装备体系,去年以来,胜利油田还先后建成20座标准化注入站,加快培育CCS和CCUS产业,加大二氧化碳驱技术应用力度,全力打造CCUS全链条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真正实现了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

    (本版内容除署名外由王维东 于 佳 朱保强 朱克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