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吴 昊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以数字化交付为抓手,对录井、压裂、随钻等石油工程甲乙方实时数据开展治理,实现了数据的从无到有、再到优,为油田多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2021年1月,集团公司明确将胜利油田纳入首批数据治理试点单位,要求按照“数据+平台+应用”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打造数据治理样板。
胜利油田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明确各方职责,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有序开展数据治理工作。针对数据质量不高、应用支撑力不足的痛点,油田开展常态化质量提升,对勘探开发的1.8万余个数据项进行质量规则的梳理和征集,发布1090条质控规则。利用规则检查数据质量,通过公报和周报的方式督导问题数据整改进度,6个多月整改问题数据64万余项。
胜利油田还将业务域细化到业务活动,研发数据资源目录工具,发布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目录,通过目录能了解企业有哪些数据、数据的含义、数据来源、数据去向、如何使用等。同时,针对跨部门使用数据“不知道找谁要”的情况,收集数据共享需求,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基于数据湖统一发布数据服务,提升数据共享效率。
通过开展无效报警治理,胜利油田油井单日报警总数下降10.6万次,水井下降22.2万次,减少了监控人员处理报警工作量,实现生产运行由管数据波动到管生产异常的转变。他们从数据湖提取生产数据直接生成报表,减轻了基层人员统计汇总报表50%的工作量,初步实现了管理区生产运行数据只录一次、协同共享。
“以前每天值班,要处理油水井异常报警信息上万条,其中无效报警就占了多数,真正问题经常被淹没了。通过数据治理,能够精准发现问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了。”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大芦湖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尹学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