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效安全的储氢,事实上都是为了抵达产业链的最后一步——更好地把氢“落地”。

    目前,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展形势大好,我国已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集群化燃料电池技术产业链;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正在进一步快速完善中;制氢、加氢产业与基础设施也在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氢燃料电池汽车4715辆,累计保有量13249辆;随着5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与启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即将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氢能‘落地’托起了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未来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同济大学教授马天才表示,“从氢能走到燃料电池,因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模式,所以仍存在很多生存与发展的考验,燃料电池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就是如何提高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

    针对该问题,马天才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合理选择额定功率,因为这是系统匹配的核心,轻载运行是提升效率、延长寿命的可行解决方案之一;另一方面,就是关注重载条件下的健康状态与衰减,因为研究表明,虽然轻载方式确实可提升耐久性,但在重载模式下,耐久性未必会衰减,因此可以建立较好的燃料电池内部观测和内部健康控制方法。

    对燃料电池产业未来的发展,马天才认为有几点技术需要特别关注,比如高性能的扩散层技术、在线含水状态识别技术、健康状态预测技术、高性能压缩—膨胀一体机技术等。

    “行业发展尤其需要注意一些之前不是短板、现在是短板的地方。比如以前大家关注膜电机的电流密度有多高,但当催化剂性能、膜的性能提高后,大家会发现制约燃料电池性能的其实是传质过程。”马天才表示。

    (本文由中国氢能联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