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前后,我国成品油需求将达峰;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峰,我国将实现碳达峰,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产能面临全面过剩。这些都要求石化产业主动识变应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致辞中强调。
当前,我国炼化行业面临发展与减碳双重挑战。2029年前,我国仍将有多个乙烯项目建成投产,产能增长将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
“当前,我国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烧碱、甲醇等重点高载能行业产值约占全行业产值的40%,而化工新材料产值占比仅约8%,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说,要建设先进高效的石化化工产业体系,就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他建议严控炼油、磷胺、黄磷、电石等新增产能,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推进“减油增化”;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积极开发优质、耐用、可循环的绿色化工产品,推动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炼油产能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增大。严控新增炼油产能、优化产能结构和不足,是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新形势下,国内炼油企业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高端化、多元化、特性化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供给动态平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认为,传统炼油技术大部分的最终产品是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只有20%左右的产品作为石脑油生产烯烃、芳烃。在从化石燃料时代向化石材料时代迈进的过程中,要减少汽油、柴油、煤油的产量,增产石脑油作为烯烃、芳烃的原料。
炼油产能过剩和化工产品,特别是高端石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倒逼国内炼化企业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
“石化产业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推动石化产业一体化、基地化、集聚化发展,培育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