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常换芳 张伟英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员工张宁的母亲,经常把一个装在红色袋子里的双层保温饭盒从柜子里拿出来,仔细地擦拭完,又小心翼翼地放回柜子。每次看到母亲擦拭这个饭盒时,张宁的心里都五味杂陈。

    这个保温饭盒是张宁的父亲张建国被评为河南油田劳动模范时,河南油田为其颁发的奖品,张建国特别珍惜。

    20世纪70年代,河南油田开展开发大会战。当时,已经当兵8年的张建国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后,加入河南油田,开始了为祖国找油的光辉岁月。

    那时候,没有大型起重和运输设备,大型施工都靠人拉肩扛。为了不耽误工期,石油工人干在井场、吃在井场。每天,石油工人都要从家里带饭到生产现场。当时盛饭的大多是铝制饭盒。

    1978年7月,河南油田开始焊接江河联合站的5000立方米大罐。正值酷暑,室外温度近40摄氏度,罐内温度高达57摄氏度。工人在罐内施工不到3分钟,全身就湿透了。张建国是党员突击队的一员,带头进入罐内施工,在22小时内和同事们高效完成了任务。由于天太热,饭盒里的饭菜都馊了。

    “要是有一个能调节温度的饭盒就好了。”大家都期待着。1979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张建国被评为河南油田劳动模范,收到了最期盼的奖品——双层保温饭盒。张建国非常爱惜这个饭盒,每天都把它擦得锃亮。

    1998年,张建国意外去世。这个饭盒被张宁和她的母亲保存得完好无损。

    张宁说:“看到这个饭盒,就想到父辈们战天斗地、为祖国献石油的一幕幕场景。这不只是一个饭盒,更是石油工人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张宁像父亲一样,兢兢业业,凡事冲锋在前,从不喊苦喊累。她经常会拿出这个饭盒,回忆父亲给自己的细心叮咛,并从中找寻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