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研人员开展井位部署研究工作。边广治 摄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贾玉涛
7月4日,在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地质科研人员正对地下6000米深处的地质情况进行研究。
近年来,胜利油田按照“走滑断裂控制油气分布及富集”的新认识,评价优选永进等7个走滑断裂有利区带,在准西—准中地区持续取得勘探发现,开拓了新领域,为现阶段勘探规模增储和中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阵地。
在准中地区,烃源岩埋深普遍大于6000米,油气如何从这么深的地方运移到浅部层系?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认为永进油田构造特征表现为“铁板一块”,多年来勘探工作一直没有获得突破。这是由于对地质认识不到位,加之地震勘探技术对深层构造样式识别能力有限,科研人员始终认为地下断层不是很发育。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转变观念,对地下地质条件重新认识与研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攻关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走滑断裂“OVT五维解释分组系、分频相干分序级、基于应力应变的构造层解析分期次、数值模拟分类型”四分法综合解析技术,重新揭示了准噶尔盆地走滑断裂的发育机制,并对该盆地走滑断裂的展布特征有了新认识。
通过系统研究准中地区构造,他们发现了中拐、莫索湾北、莫索湾南、芳草湖、白家海、阜东等多个走滑断裂带。
科研人员以关键成藏期为节点,评价不同时期断裂的输导性和封闭性,认为准中各大走滑断裂带均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沟通了深部烃源岩,使得油气能够在纵向上运移,并在不同层系的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
他们还对油气藏进行系统解剖,认为有利储层相带对油气富集也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并提出了“断压控输、相储控藏”的油气成藏模式,通过综合研究和整体评价,认为准中永进、征沙村、莫西庄等7个地区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
2020~2022年,胜利油田在准西、准中永进地区侏罗系、准中埋深大于6000米的超深层均斩获可观新增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