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杜 锋
我的岳父是20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是江苏油田的老员工,年轻的时候在钻井队上班,干的是柴油机的修理工作。我刚参加工作时也碰巧干的是这个工作,所以喜欢听岳父讲讲过去的事。
他们那时用的维修设备是第一代罗马钻机的动力设备,可靠性差,换皮带拆水箱是常事,辛苦自不必说。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师傅的指导下,加上勤快,也算是得心应手。
当我和他说起我们现在的钻机是7000米的电动钻机一键启动自动倒电时,瞬间就把他的记忆带回过去。那时,一到冬天,发电机启动是个大问题,天气冷,需要把水箱的冷却水换成热的,再不停地手动盘车泵油,需要好几个人一起配合,花上几个小时才能把发动机启动起来。
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动机的配件一直都是稀缺的。那些拆换下来的零件,工人总是舍不得扔,修修补补替换备用。大量的修理修配工作练就了他们那代人极强的动手能力。螺丝刀磨钝了,自己用砂轮打磨;扳手坏了,从废弃扳手上拆下配件修理。直到我参加工作时,还有一些工具是老师傅们手工做的,相当顺手,特别是在一些狭窄位置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充分体现了老一代石油人的聪明才智。
在岳父的床头柜里,就放了一把这样的老虎钳,最老式的红色塑料把,钳口已经残缺不全,但表面被磨得圆润光滑,钳头因为磨损严重而异常灵活,手柄上还有当作小撬棍使用过的痕迹。
好几次整理杂物我都准备丢弃,最后又都神奇地回到原来的地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修补的事情再也不用岳父动手,我搞不定的还可以找专业人士。家里的好多物件可能永远都不会用上,但是一提起要处理的时候,一定会阻力重重。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是对过往的记忆,是一种信物,是连接过去的一个引子。虽没有百年信物那般气势磅礴,但是对一个老石油人来说,意义深远。
(作者来自共享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