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油气技术“四极”发展趋势日渐凸显

    向极宏观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正突破传统区块尺度限制,向更大空间范围、更多能源类型、更高综合效益方向拓展。超级盆地勘探开发实现了巨型-大型油气田规模化发现与效益开发,突破了传统单一区块开发模式。多矿同采技术创新性地将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多种能源统筹开发,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开创了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立体开发技术通过地质、工程、开发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多层系、多类型油气藏的协同开发,大幅提升了采收率。

    向极微观深入。油气技术正突破传统物理手段局限,向分子纳米尺度的精准表征、量化评价和调控方向深入。DNA测序技术通过解析微生物DNA信息,实现了对储层温度、压力、有机质含量等特征的精确表征,为储层评价提供了分子水平新方法。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实现了纳米孔隙结构与流体运移规律的可视化表征,突破了传统表征手段局限。纳米驱油技术通过分子尺度设计与调控,显著提升采收率,引领油气开发迈入纳米调控新阶段。

    向极端环境挺进。油气勘探开发正突破常规自然及地质环境限制,向深地、深海、极地等极端条件挺进。陆上油气勘探深度已突破万米大关(深地塔科1井),不断刷新温度(>200摄氏度)和压力(> 230兆帕)纪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刷新水深纪录(>3000米),向远海拓展。极地油气勘探开发攻克冰区勘探、冻土钻井、油气集输等技术难题,实现极寒环境安全高效开发。

    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油气技术正突破传统专业分工边界,向多学科交叉、全产业链协同和一体化方向发展。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实现地质、工程、开发等多专业数据共享与协同决策,显著提升勘探成功率与开发效益。炼化一体化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与产品结构,实现全流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智能化综合平台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能油田、智能炼厂等新模式,推动油气全产业链智能升级。

    ●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向“四化”发展

    多元化。能源种类多元化,开发利用多种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有助于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技术路径多元化,如制氢技术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等,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应用场景多元化,包括电力、交通、工业等,有利于满足不同领域需求,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高效化。新能源领域在设计、材料、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从而使能源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从传统晶硅电池到如今的钙钛矿等新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34.6%,创世界纪录,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26兆瓦,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千克。

    规模化。2024年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预计达到46.43亿千瓦,5年复合增速达8.94%。我国已具备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7.68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规模的55.4%。

    低成本化。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持续提升、新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增长,推动新能源成本持续下降。2010年以来,我国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70%和90%。

    内容源自《能源科技进展与展望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