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应用芳烃低温热高效回收技术的九江石化芳烃装置。

    ●经纬公司研制应用的“MSAMR-175随钻方位电阻率边界探测仪器”

    “MSAMR-175随钻方位电阻率边界探测仪器”是国内首支兼具旋转和滑动钻进探边能力的方位电阻率仪器。经纬公司从探测机理研究入手,在测量方法、仪器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全流程创新,独创三维双正交天线,设计了电磁波发射功率自动调整对称补偿和加权补偿方法,建立了自适应拟合去噪处理方法,有效动态范围较国外仪器提升20%,电阻率测量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升了随钻测井系统精准导向和精细地层评价能力。

    截至目前,依托胜利济阳页岩油、川渝页岩气等油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该仪器推广应用55口井,建立了“旋导+探边+地导”“动力钻具+探边+地导”两种技术服务模式,解决了薄层、边底水、尖灭、“阁楼油”等复杂非均匀储层高效开发难题,现场应用实现了边界探测精准控制轨迹距层顶1米穿行,中靶率100%,有效储层钻遇率在95%以上。

    ●工程建设公司等研制,福建联合石化、九江石化应用的“芳烃低温热高效回收技术及配套装备”

    “芳烃低温热高效回收技术及配套装备”是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中的节能关键,由工程建设公司牵头开发,采用全新的热能集成综合利用技术及配套装备,可显著提升低温热回收利用效率、大幅降低装置能耗。

    福建联合石化采用该技术对芳烃装置进行优化改造后,装置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九江石化芳烃联合装置采用热能集成深度利用技术,高效回收低温热,能耗较二代芳烃技术下降12%,同时将自产热媒水用于低温热发电,每小时发电约3000千瓦时。

    ●工程建设公司牵头研制,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应用的“乙烯工程国产安全仪表系统”

    “乙烯工程国产安全仪表系统”由工程建设公司牵头、联合天津石化等单位共同研制,在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首次应用成功,实现了DCS(分散控制系统)、SIS(安全仪表系统)、GDS(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等核心控制系统的全面国产化。作为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IL3级(安全完整性等级国际标准,4级为最高等级)SIS,已获1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2项软件著作权。

    该系统在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中应用于乙烯裂解等10套生产装置及全部公用工程单元,覆盖29套系统,约2万个I/O硬点和216面机柜,完成了旁路管理、变量管理、全局工程管理、报警管理和工况管理等关键功能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测试,自投用以来联锁动作准确率达100%,为南港乙烯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原石化、北化院等研制的“基于国产聚丙烯原料的柔直换流阀用自主可控干式电容器”

    直流干式电容器作为直流工程“心脏”换流阀的重要组成部件,起到支撑系统电压建立、能量交换的关键作用。此前国内所有柔直工程使用的直流干式电容器主要依赖整机进口,因为生产这种电容器所需的关键原材料超纯净聚丙烯无法实现国产化,且国内缺乏完整有效的可靠性论证技术及产品标准,导致我国在这一领域长期受到国外制约。

    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超纯净聚丙烯具有极低的灰分含量和优异的电性能,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绝缘材料源头的垄断,攻下了直流干式电容器国产化的关键一城。2023年4月,基于中国石化超纯净聚丙烯原料生产的国内首批直流干式电容器,在南方电网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龙门换流站投运,标志着直流干式电容器这一电力核心设备国产材料实现突破。目前首批产品在龙门换流站运行情况良好。

    ●石化机械等研制的“50000标准立方米水平隧洞式岩洞氢储能系统”

    “50000标准立方米水平隧洞式岩洞氢储能系统”是利用氢气作为能量储存介质的新型储能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储存时间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作为岩洞氢储能的关键装备,石化机械大胆创新,提出了高速高效大排量隔膜机的理念,通过提高转速和膜腔型线优化,成功将传统四膜头结构简化为新型两膜头结构,容积效率超过60%,大幅减少了占地面积,显著提高了能效。

    在技术创新方面,石化机械研发团队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包括高效膜腔型线设计技术、高速工况下长寿命密封技术、高效率补油溢油系统技术等,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研发团队开发的高效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产品已在市场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应用于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和燕山石化万方级供氢中心等建设项目,为氢能交通领域加氢站提供了低成本的氢源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