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徐 婕
“妈妈,今天我要去图书馆借一本《米小圈上学记》和一本《故宫的秘密》。”
周末清晨,儿子兴奋地向我宣布他的借书计划。看着他的小脸上洋溢着期待,我心中也泛起了温暖的涟漪,带儿子去图书馆借书慢慢成了我们的习惯。
我希望为儿子从小营造一个书香氛围。从黑白卡到布书,从洞洞书到绘本、故事书,每个成长阶段我都会为他精心挑选适读的书籍,家里育儿、教育类的书也买了不少。每次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新书,我都会有种满满的成就感。
可惜的是,这种学习投资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有效的阅读。时间久了,许多书还没来得及拆封就被遗忘在角落里,成了积灰的装饰品。今年十一假期打扫书房时,我发现了许多未拆封的绘本和一大摞几乎没被翻过的故事书,内心既愧疚又感慨:这些书的命运如此尴尬,既浪费了资源,也和我遵循的低碳生活理念背道而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10月的一个周末,儿子在少年宫上完课还不到10点。想着时间还早,我便带他去附近的湖州图书馆。
到了图书馆,儿子立刻被少儿馆丰富多彩的书籍吸引住了。一会儿翻《十万个为什么》,一会儿拿《脑筋急转弯》,还在角落找到一本霸王龙绘本,缠着我一起看。一个小时很快过去,我催他回家吃饭,他却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这本书还没看完,我们借回家吧。”
儿子的话点醒了我:买书怕浪费,不买书又愁无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借书不正是一举两得吗?当天,我和儿子一起办理了借书卡,并教会他怎样选书、借书和还书。儿子兴致勃勃地挑了四本书带回家,虽然最终只认真看完了一本,但让我欣慰的是,我不再为买书纠结了。
自此,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个周末,少年宫课后直奔图书馆。还完上周的书,挑几本新书带回家。这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多选择,也节省了开销,还腾出了家里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儿子渐渐学会了爱惜书籍,并珍惜阅读的机会。
那类内容深厚、适合反复阅读的书,我仍然会买回来。至于大多数短期兴趣型的图书,借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从买书到借书,这一微小的改变,让我们在享受知识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节俭与环保的意义。更令我意识到,低碳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资源,更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学会用更可持续的方式满足需求,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需要智慧。
(作者来自浙江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