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 李广超
注水开发是全球应用规模最大、技术成熟度最高、除天然能量外开发成本最低的采油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增加油藏压力,驱动原油流入生产井。虽然注水开发的提高采收率幅度尚不及三次采油技术,但是仍然以“成本低、简单易行、高效”的技术特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目前,国内注水开发产量占原油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石化注水开发油藏动用储量、产量均在70%以上,仍是原油生产的“压舱石”和主阵地。
当前,我国主要的水驱老油田相继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开发对象正不断向低渗透、极复杂断块、深层、致密等复杂油气领域拓展。注水开发技术不断发展,由早期的笼统注水逐步发展为分层注水、细分层系注水和精细注水。目前,我国形成了精细分层注水、井网优化重组、流场精细调整、“二三结合”、注采耦合、矢量井网等特高含水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系列,注水工艺技术进一步一体化、智能化,不断挑战和突破水驱采收率极限,有力支撑了我国2亿吨原油产量规模。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国内外开展了智能水驱、离子匹配水驱、压驱注水、活性水驱、微纳米气泡水、纳米颗粒+活性水驱、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等增效水驱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美国Nano Gas公司于2018~2022年利用微纳气泡水溶液使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的4口低产油井增产,每口井产量提高100%~440%。中国石油针对低渗透油藏提出了“离子匹配水+水气分散体系”协同增效水驱技术,在长庆、大庆、吉林等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和应用,阶段累计增油超万吨。
2020年以来,中国石化开展了压驱注水、微纳米气泡水等增效水驱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突破传统思维,攻关形成了压驱注水开发技术,已在59个单元应用累计增油109万吨,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低、注入难、采收率低等长期困扰的难题,并向压驱+渗吸、压驱+二氧化碳等多技术协同方向发展。针对特高含水期中高渗水驱油藏,开展了微纳米气泡水体系增效水驱技术室内研究,明确了提高采收率机理,收到较好驱油效果。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注水开发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注水开发面临着换油率急剧下降、耗水率急剧上升、成本快速上升的严峻挑战。单一水介质已无法扭转注水效率低的局面,提升注入水介质的精细化和功能化、实现协同增效水驱是注水开发技术大势所趋。未来注水开发技术将向以“低成本、绿色、高效、智能”为特点的多技术协同增效水驱方向发展。微纳米气泡水体系、纳米水驱、离子匹配水驱、“压驱+”、注采智能调控等新型增效水驱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朱桂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