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技术介绍
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技术是针对前期产量相对较低的老井,通过井筒重建,在原有套管中下入尺寸更小的套管,封堵原改造层段,精准挖潜段簇间剩余储量,提高单井采收率的压裂工艺技术,能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气藏采收率。
应用情况
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已有10多年,一些早期开发的页岩气井产量已不复当初。由于早期压裂工艺的不足,涪陵页岩气田留下了较大的挖潜空间,沿井筒方向仍有较多未动用资源,绝大多数气井具备重复压裂增产潜力。
为了把潜力变成产量,江汉石油工程井下测试公司历时两年,自主研发了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技术,能有效解决投球封堵次序和位置不准确、液体走向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提高储量动用率,让老井“重获新生”。
我国首口采用全自主化工艺技术和工具材料的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气井——焦页5-1HF井测试产量14.2万立方米/日,恢复到初产的75.1%,达到北美先进水平。随后,该技术陆续在低效区和复杂区块推广应用,成效明显:焦页29-1HF井获得测试产量13.27万立方米/日;复杂构造区评价井焦页21-3HF井获得测试产量11.2万立方米/日,施工周期缩短12天,工程提速达37.5%,为页岩气井“套中固套”重建井筒技术在涪陵工区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江汉石油工程创新提出“先暂堵、后重建、再固井”的标准化施工流程,形成了全自主化国产替代的重建井筒关键完井工艺,提高了重建井筒施工效率。特别是在焦页36-3HF井首次成功实施套损井重建井筒施工,固井质量整体以“好”为主,测试产量17.6万立方米/日。焦页36-3HF井、56-3HF井的成功实施,既为采用重建井筒进行套变套损井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又为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针对涪陵页岩气田特点,江汉石油工程选择了与国外不同的工艺方向,开发了以“高性能树脂+碳纤维+硅化物”为材料主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SC-直翼式树脂套管扶正器”等关键工具,质量优于国外产品,解决了长期依赖国外产品的“卡脖子”难题,全面保障了重建井筒下管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