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纪青海
“要不是及时签字动手术,再晚两个小时就没命了!”8月19日,72岁的许东华说起当时救治张强(化名)头上血包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许东华照顾张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许东华退役后来到胜利油田,成为胜采作业大队的一名职工,分配到了张强所在的作业11队。
张强原本任劳任怨,是各作业班组争抢的“香饽饽”。但1979年,性格内向的张强因一次意外受到刺激,养成了“外跑”的习惯,每次,都是许东华过去把他领回来。
张强逐渐变得精神恍惚,总是独来独往,许东华不放心,常常主动照顾他。衣服破了,许东华的妻子会为他缝补;饿了,许东华会为他送来吃的;中秋节,许东华会为他买来月饼。这份关爱,换来了张强的信任和依赖。
1985年,许东华成为作业13队指导员。为便于照顾,他把张强调到了自己的队。次年作业大队改革,张强被分到东辛厂,又是许东华几经协调,把他留了下来。
张强只认许东华,只听许东华的话。为了能让他得到较好的治疗,许东华又四处想办法,把他送到了东营市福利医院。1990年,许东华把张强转到条件和医疗水平更好的胜利医院接受治疗和照顾。
张强的哥哥远在外地,无法过来结算费用,许东华就帮着料理大小事情。为此,许东华不知跑了多少次福利院和胜利医院。
2011年,许东华退休了。按理说,照顾张强的事似乎应该“做个了断”。但是考虑到他自己每年仍然需要去医院跑结算,他便干脆继续承担着照顾张强的责任。
2014年,医院改革出台新规定,以前的年度结算改为月度结算。这样一来,许东华就要比以前跑得更勤了。每次乘坐公交车来回七八个小时,早上去一般下午三四点钟才回到家。
“做个了断”的心思再次涌上许东华的心头,毕竟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可一次突发事件,让他再次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天深夜,许东华接到医院电话,说张强头上起了一个大血包很危险,必须家属签字后才能手术。
放下电话,许东华打车赶到医院,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后来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张强可能命就没了。
这件事过后,医生们都说,许东华比张强的亲大哥还要亲。这也让许华东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身体还好,还能活动,就会一直照顾张强。
就这样,从青年变老年,从青丝变白发,这一帮就是44年。直到现在,张强仍然在胜利医院精神卫生康复科接受治疗,而古稀之年的许东华仍然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张强。“老伴心善,一直支持我,要不然我也没法坚持这么多年。”许东华说。
44年的爱心相助,让他们结下浓浓的情谊。许东华说,自己早已把张强当成了亲弟弟。
(作者来自胜利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