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提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国内成品油市场受电动车产业冲击越来越大,大宗化工产品产能增速远快于需求增速,导致炼化企业收入利润下降,然而炼化企业转型相关新业务的投资却在剧增。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如何保障企业现金流稳定?国内炼化企业可将视野转向海外,以外部发展空间来换取内部转型时间。请关注本版就国内炼化企业如何走出去、走向哪里以获取稳定现金流的建议。
□李 超 张皓洁 王德亮 张 佳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
国内炼化产业即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成品油市场受电动车产业冲击,消费增速下降,而且未来电动车还会侵蚀汽油车的保有量,进而导致汽油总消费量的下降;二是受出口增速下降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大宗化工产品需求增长放缓。这些挑战会使炼化企业收入、利润下降,同时资产估值下降、负债率上升。然而,企业转型相关新业务投资剧增,如新能源、新材料、CCUS等需要巨额投资。收入减少、投资增多,现金流将受到巨大挑战,如果不解决该问题,难以实现基业长青。
既然国内炼化产品出现过剩,炼化企业可否将视野转向海外?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消除非关税壁垒,建立十六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市场空间广阔,2035年市场缺口达1万亿元,利用RCEP投资便利化及与中国距离较近优势,可赴东南亚投资多产汽油、化工轻油和塑料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还可利用印度东盟自贸协议将炼化产品覆盖印度市场。未来,以此为基地继续拓展非洲、拉美市场,2050年非洲、拉美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利用海外发展空间为内部转型争取时间,可为转型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