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家庭习得的朴素劳动观改变了我,让我在职场中同样受益匪浅。
韩媛媛
在我很小的年纪,母亲就教我和姐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父母下田劳作,也会带着我们一起干活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全家老小一起参与劳动,成了家风传承,也让我们从小就懂得劳动的可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勤劳动、肯吃苦,才会过上幸福生活”……这些朴素的道理渐渐刻进脑海里。
父母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是教师,每天除了起早贪黑上班,假期还参加生产队劳动。母亲拖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既要农田劳作,又要操持家务,家里家外、田间地头,简直就是个女超人。
分田到户后,所有的劳动似乎都有了明确的回报。因父亲是城镇户口,分给我们家只有一亩六分地,但每年收的粮食交完公粮后还有满满一粮垛的余粮。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付出,一定有收获。
记得有一年,我家的农田遭了洪水,稻子几乎绝收,一家人都垂头丧气。后来,母亲到乡里去找农技员寻求帮助。回来后,她就扛起农具,头也不回地走向田间,锄下那些死掉的稻株,开始补种黄豆、红豆等作物。在母亲的带动下,全家人很快振作起来,精耕细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侍弄着田里的庄稼。
“功夫不负有心人。”秋后,我家补种的作物获得了好收成,卖了高价,不仅挽回了当年种稻的损失,还略有盈余。
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日子就是在一次次坚韧的劳动中得来的。
年纪稍长,家庭劳动观教育又增添了新的内容。种田是劳动,求知也是劳动,要勤奋,不怕辛苦。工作后,自知学历学识差距,我主动参加了自学考试。
记得参加中文专业逻辑课程的学习时,我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当时孩子小,倒班生活疲累,还要长期熬夜学习,身体也报了警。种种状况让我不禁打起退堂鼓,却又心有不甘,毕竟十几门功课已通过了一多半,舍不得就此放弃。
一次次自我挣扎,我一次次对自己说:“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多学多练多总结,下苦功,才能获得突破。”后来,通过思考琢磨,终于理解了那些难懂的概念,一道道习题被我攻克。第二次考试得了90多分,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再后来,我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专科剩下的课程以及本科阶段的十多门课程,我势如破竹,相继拿到了南师大中文自考专科、本科毕业证。这些小成绩让我认识到,通过劳动换来的收获,特别有意义。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需要点滴积累,就像在农田里劳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上一颗种子,辛勤耕耘,才会采撷到沉甸甸的果实。
换岗后,新工作要求高,我一边沉下心来学习业务,一边虚心向同事求教,以苦中作乐的心态投身工作。为提高业务能力,我参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辛勤的付出再次有了回报,四门课一次通过。
家庭习得的朴素劳动观改变了我,让我在职场中同样受益匪浅。
人生有起有落,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努力进取的姿态。人间至味,劳动可贵,累了身体,心却轻松,一切付出都值得。
(作者来自金陵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