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常换芳 孙 强
“现在,我每月可以有两份收入。土地流转出去挣一份,到村里的雨伞加工作坊打工再挣一份,日子越来越好。感谢中国石化员工给我们出的好主意。”10月15日,河南省邓州市腰店镇燕店村村民孙玉华掰着指头算着9月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了让农民多一份收入,今年,河南油田驻燕店村工作队坚持“支部领路、党员领跑、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和该村村委商议后,成立邓州市金之燕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种植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把村民的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至合作社,让合作社帮助经营,一方面提升土地资源的效益,一方面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驻村工作队还组织该村党员、村民组长,上门入户给村民讲政策,让村民清楚地了解流转政策,并征集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意见建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核实村民的土地面积,和他们商议价格,并逐户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保证流转全过程透明、村民全过程参与。
在流转手续合法、村民自愿的基础上,今年前9个月,燕店村已流转970亩土地至合作社,合作社又将土地承包给种植企业经营。种植企业采取连片育种的模式,实现土地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费用每亩提升200元至3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4.85万元。
土地流转后,大部分村民从辛勤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空闲的时间更多。驻村工作队又和燕店村商讨,把雨伞产业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主力产业,扩大雨伞产业规模,为村民拓展增收渠道提供帮助。
目前,燕店村已初步形成“规模伞厂+雨伞作坊+农户加工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规模雨伞厂1家、雨伞作坊1个、雨伞加工点20个,带动12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参与雨伞加工制作的村民月均收入达到2000元,一把小雨伞成为撑起群众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伞”。村民开心地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夸赞现在的生活:“带着孩子做着饭,一年能挣两三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土地流转方式,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条件。”河南油田驻村第一书记史文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