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不知疲倦地把石油从地下采出来;耀眼的光伏板给油气生产注入绿色动能;一口井“吃”进二氧化碳,多口井“吐”出原油……
这些场景在胜利油区随处可见,背后是胜利油田打造的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多能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既要能源保障,又要绿水青山。传统石油工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道时代考题。
没有等出来的机遇,只有干出来的精彩。2023年9月12日,国内首个油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落地胜利油田。
“‘源网荷储’智慧能源平台是一种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实现多能平衡互济、源荷高效匹配、新能源友好消纳。”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倪承波说,这是胜利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保障更强、碳排更低、成本更优。
截至目前,胜利油田投产的各类新能源项目年代油9260吨、代气4400万立方米,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碳减排70万吨。
绿是一种颜色,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担当。作为传统能源企业,胜利油田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清洁生产全链条、经营管理全领域。
从采油到储油、储气、储碳、固碳,胜利油田持续锻造深地空间,构建“热电氢储服”多能互补新能源产业格局,全面推进从稳定生产向柔性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实施一体化能效提升和“大地面”优化工程,打造“景中有井、井在景中”的城中绿色班站。
胜利油田制定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方案,“无废企业”建设达到A级标准,能耗总量、强度,以及碳排放总量、强度均降低。
胜利石油工程聚焦发展方式创新,有序推进钻井压裂设备“柴改电”、化工产品“粉转液”、物资运输“公铁海联运”等在内的33项工作任务,全链条、全节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绿色转型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护栏和挡板。
严抓安全责任落实,严抓安全风险防控,严抓安全能力提升。胜利油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安全,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三讲三强”专项行动和“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动……
2023年8月,胜利油田将特殊作业、非常规作业及高风险施工等合并为高风险作业实施从严提级管理,并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实现全面受控、本质安全。
今年8月26日夜间,胜利油区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胜利油田上下坚持“想到最坏、做到最好”,最终实现影响最小。
9月27日12时30分,随着自控系统调试完成,260口油井由近到远依次开井,胜利油田近年来改造规模最大、施工时间最长、参建人员最多的海洋采油厂中心三号平台能力提升工程提前28小时完工。
中心三号平台投产于2013年,是胜利油田首座大型综合性密闭外输海上平台,承担着28座井组油气处理与外输任务,现有平台无法满足海上油田日益增长的开发需要。
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平台能力提升工程,成立中心三号能力提升工程运行专班,制定安全管控措施497条。“针对每一项高风险施工,制定落实清单,在重点工序上实现专人管理。”胜利油田生产运行管理中心海洋管理室高级主管孔庆昊说。
运行专班先后组织12轮次方案讨论,优化5处动火点、13道焊口,完善33处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措施,施工时间从166个小时减至120个小时。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杨勇说,这得益于油田构建的“大生产、大运行”体系,形成了油田上下共同关心生产、关注安全的良好态势。
安全工作没有“旁观者”。胜利油田干部员工紧紧围绕“不安全的产量一吨不要,不安全的效益一分不要”这一目标,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提升能力,集智聚力推动油田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基础更牢、效率更高、质量更高。今年前三季度,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767.55万吨,超计划1.5万吨,盈亏平衡点继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