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6时,胜利油田利页103HF井压裂施工现场机器轰鸣,20台压裂车分两排整齐排列,随着泵体的运转,压裂液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下深处。
指挥室内,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页岩油开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东营正侧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射在墙面上的实时压裂曲线图。
利页103HF井是胜利油田部署在济阳坳陷利津洼陷南次洼滨南区域的第一口页岩油水平探井,正在进行第13段的压裂施工。
整体破裂压力超95兆帕、泥质含量最高达53%,是摆在利页103HF井压裂施工面前的两大难题。
考虑到利页103HF井的“体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选择将水平井密切割压裂技术作为击穿3000米地下的“利器”,尽量“割碎”地层,造出复杂裂缝。自主研制的耐高温降阻携砂一体化变黏压裂液确保裂缝“压得开”“撑得住”,采出油。
历时3小时29分钟,第13段压裂施工如期完成。趁着第14段的泵送时间,王东营又开始谋划第14段的压裂安排。
一口井的压裂施工在加速,页岩油开发在加速,整个油田的勘探开发在加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速。
2024年,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油田,国家能源智能油气田研发中心在胜利油田落地,中国石化在胜利油田召开提高采收率技术交流会。
“这既是胜利油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盛装亮相,也是业内对标追标、交流互促的科技盛宴,更是创新加速、技术提速的集中体现。”胜利油田科技管理部副经理梁栋感叹。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胜利油田勇担“国家队”科技创新职责使命,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攻关16个技术领域的科技难题,全力推进成果集成应用锻造新质生产力,打造技术“策源地”。
勘探方面,形成单点及全节点高密度地震、页岩油富集机理与资源评价、山前带复式立体成藏等理论技术,支撑胜利油田三级储量时隔10年重上“三个1亿吨”。
开发方面,形成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页岩油立体开发、CCUS一体化、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压驱开发等技术,支撑原油产量稳产6年后实现“箭头向上”。
石油工程方面,培育了23类100余项特色技术,打造了53类109项“胜利天工”系列产品,锻造支撑勘探开发的“坚兵利器”。
新能源方面,形成“光伏+直流母线”、采出水余热高效梯级利用、风光热储协同互补等技术,每年可发绿电量超5亿千瓦时。
安全绿色方面,形成海洋平台安全隐患防控与消除、采出液沉积物减量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注采输一体化节能降耗等技术,推动本质化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面上成系列,点上有突破。页岩油战略性突破破解陆相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难题;化学驱不断挑战耐高温高盐极限,下海形成“埕岛模式”;“揭榜挂帅”攻克11项“卡脖子”难题,转化推广成果4890多项;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离心泵和密相注入泵填补国内空白;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
2023年,CCUS、智能油田两个国家能源局研发技术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平台“赛道并跑”名单。2024年,胜利油田致力于打造智能油田综合解决方案创造者和供应商,整合组建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成立青岛技术研发中心,赋能油气勘探开发。
“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基础工作都是重中之重。”胜利油田科技管理部经理张雷说,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
近年来,基础研究在胜利油田多点开花——形成济阳页岩油基础认识,研发非均质长岩芯驱替等实验装置,首次发现独立降解直链烷烃的产甲烷古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