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11版:中国石化报1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讲述人 平 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记者
今天,我想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解读我眼中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愈加激烈,绿氢走到了大众眼前,各国纷纷大力发展绿氢业务。如果把绿氢产业的竞争当成角逐大力神杯,那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就像一支足球队的不同位置,互相配合,才能踢出行云流水的完美比赛。
前锋是比赛中进攻的终结者,承担着摧城拔寨的任务,发展绿氢的最终目的,正是找到合适的终端应用场景,实现减碳脱碳。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就像足球场上的双前锋,它们一个建设加氢站、打造“氢走廊”,让普罗大众享受绿氢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个应用于炼油、钢铁、冶金等行业,为重工业提供绿色脱碳新路径。
中场是一支球队的“大脑”,负责攻防转换和梳理,将电变成氢正是绿氢产业得以运转的核心步骤。当前,这支球队的四中场是电解水制氢的四条路线: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SOEC(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槽、AEM(阴离子交换)电解槽,它们各有所长,共同支撑着绿氢产业稳步向前。
严丝合缝的防守是赢得一场比赛的基础,同样,多样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则是实现电解水制氢的后方保障。风力、光伏、生物质、地热四种发电方式如同场上的四后卫,组成多元能源供给体系,为绿氢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绿电。
作为门前最后一道防线,一位好门将往往能救球队于水火之中,这就如同管道、储罐等基础设施,看似不起眼,却保证了整个绿氢产业良性、稳定、安全运行。
非常荣幸,我曾在新疆库车见到过一支“绿氢足球队”的训练,那就是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经过3年建队、合练,球队中每个位置的球员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应用场景上,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所产的氢气已经被用在塔河炼化油品加工流程中,按照设计规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中国石化也已建成136座加氢站,初步打造了6条“氢走廊”,氢能应用成效初显。作为中场核心的电解水制氢,其技术装备更新迭代迅速,当前绿氢成本已降为每公斤20元左右,正逐步向天然气制氢成本靠近,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核心技术装备也都实现了国产化。在新能源发电环节,目前在新疆、内蒙古等地,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便宜稳固的“绿电防线”日渐成熟。同时,中国石化计划建设超过1000公里的绿氢管线,规划中的乌兰察布10万吨/年绿氢项目所产绿氢将通过管道输送至京津冀地区,提供绿色氢源。
在中国绿氢产业教练组中,中国石化无疑是重要成员之一,布置战术、协调位置、把握发展节奏,每一步都规划得恰到好处。
毫无疑问,检验一支球队训练成果的是世界杯巅峰舞台,检验绿氢产业发展的则是市场,能否满足“双碳”目标下市场的变化、能否带动传统工业脱碳减碳、能否实现传统能源的平稳接替……这些都有待市场这位“主裁判”的最终裁决。
相信在库车绿氢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在中国石化这位“战术大师”的指导下,中国绿氢产业这支队伍一定能捧起氢能大力神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