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讲述人 葛 兰
江汉油田页岩气管理部副经理
我叫葛兰,来自江汉油田,是涪陵页岩气田会战的首批技术人员之一。
24岁那年,我成了气井的“保健医生”。好不容易打出气,怎么也得让它多产气啊。我的工作任务,就是分析气井的各种“疑难杂症”,开出“良方”,让每口井生产时间最长、产得最多。
2015年,是气田向50亿立方米产能冲刺的关键时期。我们已有120多口井,页岩气井虽然初期产能高,但是递减也很快。当时北美普遍采用大压差生产,但我们不一样,急需一套合理配产技术作支撑。外国人总认为我们干不成页岩气,可我们就想争口气。
那段时间我正值孕期,怀揣着一个新生命,感觉每天都充满希望,心里憋着一股劲,就想为“气宝宝”也多做点儿事。我和团队反复对常规气井合理配产制度的9种方法进行研究比选。
吃饭也想、睡觉也想,当时就像魔怔了,谁也拦不住。有一天,不知不觉又忙到后半夜,当又一次试验失败时,我突然没忍住放声大哭,就像你会用全部的心血去孕育一个生命一样,开先河的方案,哪有那么容易?但哭完后,就想着“方法总能被我找到的”,擦干眼泪再接着干。
后来,我们优选出48口气井作为试验井,花了半年时间去跟踪调整,反复拟合了2000多万个数据点,中国首个页岩气井动态合理配产技术终于“出炉”。这套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引领带动了中国页岩气开发。
也就在那年,我生下女儿,特意给她起名“小页子”,页岩气的“页”。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两个宝宝。
2017年,气田瞄准百亿立方米产能发力,前期积累了大量数据,我们研发出页岩气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让数据变得更有价值,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每天都被时间追着赶着,停不下来。”这是12年来,我在气田最大的感受。在一条没有路的路上走,很难,很苦,也很珍贵。我们虽然租住在经常停水停电的民房里,进山踏勘还会遇到滚石、毒蛇,但更多的是夜以继日努力填补空白。在一线的每一天,我觉得一点都不亏,这些都是我宝贵的财富。
如今,气田产量突破650亿立方米,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和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守护好气田越来越多的“气宝宝”,为国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