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南油气中江气田高沙305脱水站。宋 军 摄

    □薛 婧 赵 迪

    我国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国石化矿权区就探明储量超1万亿立方米。其中,中江气田早在1993年就被发现,因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到2013年才踏入高效勘探和建产快车道。

    中江气田主力气藏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埋深500~3000米,砂岩储层致密,主要发育于多期薄窄河道中,河道较窄(200~500米)、单砂体厚度较薄(5~15米)。地下河道储层纵向叠置关系复杂,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形态就像一团杂乱的毛线,让科研人员一度理不清头绪——目标河道如何展布?横向上延伸多长多宽、纵向上多厚?哪里物性好、储集空间大?哪里含气性好、富集程度高?

    “复杂薄窄河道砂岩储层识别及刻画难度大,优选并确定储层精细刻画关键技术,是实现中江气田探明和稳产的‘金钥匙’。”西南油气开发管理部高级专家叶泰然说,西南油气经过5年多的探索攻关,建立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及技术流程,形成“相控找砂、砂中找优、优中找富”的递进式预测思路,为单河道评价、多河道立体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控找砂”:给河道做“高清CT”

    在给地下深处的复杂薄窄河道做“扫描”前,先要弄清楚目标河道的分布规律,也就是要建立地质模式。通过地质综合研究,西南油气科研人员明确了中江气田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川西坳陷东北部的米仓山及龙门山北段,有利沉积相带是分流河道和边滩,河道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地质规律认识清楚了,就该地震手段上场了。通常来说,地震资料解释人员主要采用地震振幅属性分析技术,便可大致刻画出河道砂体的展布情况。但中江气田局部河道多期叠置,受储层致密影响,储层与围岩波抗阻差异小,地球物理特征隐蔽,运用常规技术,边界刻画不够精准,难以判断不同期次河道的展布特征,河道相带刻画结果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西南油气综合采用属性分析技术、波形分类技术、体分频像素成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精细刻画有利相带展布,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叠置关系和空间展布特征,再采用高精度相干技术,准确检测河道边界。就像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把埋在地下2000多米错综复杂的“血管”精准识别、剥离出来,并拍下了“高清照”,支撑中江气田侏罗系400余口井钻遇河道砂体预测吻合率超90%。

    “砂中找优”:在砂体中找“甜点”

    有了河道砂体“高清照”还不够。砂体中并不是都可以储集天然气,只有具备一定的容纳空间才行,也就是物性较好、孔隙度较大的储层。

    中江沙溪庙组气藏天然裂缝不发育,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储层。成藏演化过程表明,在生烃高峰期,物性越好的储层,天然气充注程度越高,含气饱和度越高,也更有利于人工裂缝起裂和延伸。“定量描述储层厚度、物性横向变化,是开发产能建设的客观需求。”叶泰然说。

    科研人员早期通过常规的确定性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孔隙度,但预测结果分辨率较低,且与实钻情况吻合情况较差。为了实现储层定量描述,科研人员在相带约束基础上开展高精度反演,形成了递进反演相控储层描述技术。

    他们明确了中江沙溪庙组气藏优质储层主要位于低波阻抗区域,且储层孔隙度和波阻抗相关性较强。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得到高精度的波阻抗反演参数,通过孔隙度模拟技术,定量预测河道砂体内部每个位置的孔隙度数值,进而明确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位置和厚度。运用该技术后,孔隙度和储层厚度预测结果的吻合率均达80%以上,为钻井部署和井点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

    “优中找富”:通关解锁“气粮仓”

    找到优质储层还不够,要打出高产井,就必须知道天然气在哪里富集。

    构造演化研究表明,中江沙溪庙组气藏的气源来自深部须家河组,天然气沿着断裂或断裂破碎带向上运移,遇到较好的储层,便选择性地进入其中而成藏。成藏后,在后期持续的差异压实和成岩作用下,部分河道砂内形成多段岩性封堵,气水在河道砂内呈现“香肠式”分布模式——这就是油气富集的地方。

    由于地震波在通过含气储层时频率会降低,利用这个原理,科研人员早期采用频率衰减属性,预测含气储层的展布特征。但这种方法无法定量预测含气性,且频率同时受其他地质因素影响较大,预测精度较低。

    为了提高含气性预测的可靠性,科研人员通过精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优选出对含气储层敏感的弹性参数;通过叠前同时反演技术,获得该弹性参数,从而定量预测储层的含气丰度;结合油气成藏研究成果,找到天然气富集的区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支撑下,中江气田钻井成功率达77%。

    “我们采用‘河道砂体-储层-含气性’逐步逼近的研究思路,层层通关,最终解锁‘气粮仓’。”西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孔选林说。如今,中江气田累计新增探明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近5年连续年产气超10亿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0亿立方米,成为西南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中国石化在川西探区的第一大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