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曹海峰
中国地下埋藏着全球六分之一的地热资源,而冰岛地热开发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冰半个多世纪的友谊长河中,两国持续在多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其中在地热能开发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早在本世纪初,冰岛就开始在全球寻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合作伙伴,并将目光投向了地热资源丰富的中国。自2002年起,冰岛政府官员、相关企业和地热专家多次前往陕西省咸阳市考察。咸阳市也积极回应,组织代表团赴冰岛考察。2005年,中冰双方组织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书,拉开了中冰合作开发地热资源的序幕。2006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和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冰双方股权占比分别为53.8%、46.2%,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中冰合资企业。
在吸收冰岛地热开发的经验基础上,中国石化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地热资源禀赋的开发方式,在地热供暖、制冷、地热水矿物质提取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与工艺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签订地热能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部署中石化绿源公司进驻雄县,开展地热开发业务,将雄县建成全国首座地热供暖“无烟城”。该模式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中国石化累计在雄安三县建成超过百座的清洁供暖供热站,供暖能力超1000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准煤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4万吨。2012年,陕西咸阳地热集中供暖项目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注册的地热项目。2022年,中石化绿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型证券(ABS)债券,为绿色金融助力地热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经过多年发展,新星公司地热业务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70余个市(县、区),累计建设地热供暖能力超1亿平方米,可为百万余户家庭提供清洁供暖服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2023年9月,中国石化成功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交流分享全球地热能开发科技和创新成果,中外嘉宾盛赞“全球地热开发进入新时代”。大会期间,邀请了包括冰岛在内的多国地热领域专家进行了五洲地热对话,并举办中国—冰岛地热技术对接会,来自中国和冰岛的10家地热科研单位及企业的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对接。
中国石化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根据中国科技部同冰岛教育、科学与文化部《关于建立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的谅解备忘录》约定,新星公司和冰岛国家能源局、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作为执行机构共同组建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持续强化国际地热科技研发合作,承办地热国际论坛,推动成立中冰地热学院,并作为联合国大学地热学院中国分校组织首期培训。2019年和2023年联合举办两期地热培训项目,共培养亚洲、非洲地热人才82名。
可以说,中冰两国已形成多维度、多平台的地热合作伙伴关系,为推动世界地热科技研究、开发应用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启发,也成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增进人民福祉的典范。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新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