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鲁荟宇
“谢谢你们,这一周过得真是太充实了,回去后我们一定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学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7月28日,西安北站,青海省泽库县西卜沙乡中心完全小学的老师们和扬子石化工作人员及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老师挥手告别,分别登上了驶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他们齐心共进的纽带却更加紧密。
7月下旬,扬子石化组织对口帮扶学校西卜沙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和其“姊妹校”扬子三小教师代表赴陕西研学。该活动不仅邀请了来自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及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的专家为老师们作专题讲座,分析教育改革趋势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指导意义,还让两校老师以沙盘演练的形式,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育科研和德育4个方面展开研讨,既紧密贴合实际又在深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怎么教好低年级学生的生字读写总是让我很头痛。小孩子嫌生字枯燥,没一会儿就开始打瞌睡、开小差。”汉语老师仁措吉在讨论中提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支招儿,仁措吉听后灵光一闪。在之后的小组展示中,她提出了歌谣游戏教学法,“伸出小手画笔画,堤坝的堤左右分……”和学生们一起手指口唱,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娱乐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除了课堂培训,研学团先后到西安博物院、枣园革命旧址,亲身感受独具一格的黄土文化和丰厚绵长的红色文化,加深了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
暑假的西安博物院人潮如织,部分没有空调的展厅更是闷热难当,桑查扎西老师却几乎每个展台都要挤进去看看。20年前,他刚走上讲台,是在离县城24公里的一所牧区小学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校舍是临时搭建的,学生辍学率很高。当时,有个小女孩问了一个让他直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他哽住了,只能模糊地回答“这样你就可以出去看看了”。可是,“为什么要出去看看”,年轻的桑查扎西还答不上来。“现在,我好像明白了。”他翻看着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三彩胡人腾空马、金背瑞兽葡萄镜等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让人仿佛能够听见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看见各类文化的百花齐放。“回去后我要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美,我们更有责任让藏族文化和我们一起走出去!”桑查扎西说。
在枣园革命旧址,西卜沙中心小学老师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毛泽东旧居前流连,汉语好一些的老师主动为同事逐句翻译讲解牌上的内容。他们轮流拍照留念,久久不愿离去。“这次中国石化让我们有机会踏上毛主席曾经奋斗过的土地,真的非常感动。我们一定会好好扎根一线,为党育才!”西卜沙中心小学书记英朱眼神坚定。目前,该校超过42%的老师是共产党员。
“前期,我们在设计研学方案上下了很大功夫。”扬子石化教育帮扶工作负责人陈宝兵告诉记者,“教师不只是教书匠,还关系着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塑造,我们的目标是为孩子们送去‘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