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赵春国 李吉建 丁 静
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测4队的野外操作手贾林林,一米八的个头,95公斤,壮得像铁塔。
任谁也看不出来,这么粗犷的一个汉子,竟然心细如发,搞出了很多提高安全生产的小发明、小革新。为了更好地在基层一线推广,公司还给这些发明革新起了个名儿叫“贾林林工作法”。
野外操作手既要负责射孔施工中火工品的领取、押运、现场管理,又要进行射孔器材的现场装配,同时还有安全风险最高的一项任务——组装射孔弹排炮、射孔枪。
贾林林搞革新发明是因为一次工作中出了糗,这让消防兵退伍的他脸上很是挂不住。
那是测4队刚刚接手胜利工区非常规射孔施工的时候,上级领导要来现场检查,贾林林本想在领导面前露一手,结果怎么也点不着火。他红着脸把射孔枪提出来,一个一个排查原因。最后发现是在半封闭空间穿线时,有一小截信号线窝在里面被挤,造成了信号短路。等接好了再次下井,生生被耽误了两个多小时。
“长这么大,没出过这种糗!”哪怕现在提起这事来,贾林林还能羞红脸。
那次经历让贾林林耿耿于怀:怎么想个办法,能一目了然地判断出线有没有被挤,保证射孔枪接线安全呢?
时隔不久,贾林林带孩子打防疫针时,护士手里的针管给了他灵感。他想,既然针管里药水的容量可以用刻度标记,那么导爆索的长度也同样可以做标记。只需要提前确定好要穿的信号线长度,做个记号,穿线的时候如果没有看到记号,说明线有折叠,百分之百被挤了;如果看到了,证明线是直的,没有被挤,问题就解决了。
小队施工第二口井,贾林林拿胶布为信号线做上标记,从小窗口看到记号后再连接仪器下井,果然没有再发生线被挤住的情况。随后,在利853井组,贾林林同队友们10天连着干了21口井,配套桥塞多级分段射孔压裂47层200多簇,创造了中石化同类油藏压裂速度新纪录。为此,甲方特地送来“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锦旗。
贾林林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一发不可收。他的另一个小发明叫“导爆索牵引扶正器”。一个貌似打蛋器的玩意儿,尾端反向装了一个可爱的小爪子,正好可以固定住导爆索。圆的那头负责往前拱,小的那头就带着导爆索往前冲,在四五米长的镂空枪身中,就像梭子织布一样,原来五分钟的活儿几秒钟就穿堂而过,再也不用担心导爆索从镂空的弹架中掉出来了。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既简单又安全!”贾林林说,他想着申请一个发明专利,推广普及出去帮助更多的同行。
开了窍的贾林林自此迷上了发明革新。在今年开展的“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中,他立足小队生产实际,先后改良出带尺子的剪刀、井场无影灯、防静电门帘等实用工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