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杨 敏 仝道丰 潘 涛
在中原油田东濮工区,文东1井巍然屹立在广袤麦田间,仿佛是绿色画卷中的一座钢铁丰碑。在环保生产模式下,油田产能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众多“绿色井场”的缩影,见证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中原石油工程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绿色洁净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为核心策略,精心打造“绿色井场”,加速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植入,更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模式变革。”安全环保部经理樊好福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每一个环节的精细管理,为公司清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切始于精心规划。中原石油工程从施工设计着手,严格分析污染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提前识别环境风险,制定管控方案,确保施工活动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在井场布置上,该公司严格遵循钻井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要求,通过优先选用同台井、推广“井工厂”模式,以减少占地,同时对易污染区域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与防渗处理,确保钻井作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是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在钻井施工阶段,中原石油工程引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油动力,并优先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设施,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页岩气井足201H16A井和17A井使用26台电动压裂橇,共计压裂施工12段,总耗电仅105万千瓦时,节约能耗413.55吨标准煤,若采用传统压裂方式,则需52台压裂车,消耗柴油456吨。
技术创新是助力“绿色井场”建设的强劲引擎。为有效保护地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中原石油工程自主研发了由生物质合成的环保型钻井液,全程使用“泥浆不落地”设备,并以转盘为中心,在钻台上铺设防渗膜、在井口加装防漏装置,有效避免泥浆飞溅造成污染。如今,泥浆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环保型泥浆循环回收系统,整个井场干干净净。“不让一滴油污落地,这是我们的承诺。钻井结束后,土地清洁如初。”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70228钻井队平台经理孙洪旺说。
在油气钻探过程中,钻井液废弃物产生的总量大,并包含各种处理剂,污染物成分复杂。面对这一难题,中原石油工程摒弃了传统钻井液废弃物末端治理思路,积极探索循环经济路径。“我们追求的是全过程控制,通过技术创新,让废弃物不再是负担,而转化为宝贵的资源。”中原石油工程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技术人员单海霞说。
该公司不断完善钻井液废弃物中劣质固相去除技术,创新研发并推广配置吸盘式负压钻井振动筛,通过过程减量化,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废弃钻井液及废水,减少钻井液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单井油基钻井液成本降低11.7万元,减少油基岩屑排放50余吨,节约油基岩屑处置费用16.4万元。如此一来,钻井液废弃物不再是“废品”,生态效益显著。
在基层,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更是蔚然成风。从员工的日常操作到钻井搬迁作业,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环保考量。“因钻井施工的特殊性,在搬迁过程中,无论是设备的清洗排空,还是废物的合规处置,每一步操作都力求无泄漏、无污染,确保绿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中原石油工程安全环保部副经理谢双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