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刘江涛

    这些年父亲的私人抽屉,总用一把小锁紧锁着。

    闺女说,爷这辈子就一工人,养着老老小小,真还存钱了?我说,你爷一结婚就把钱给了你奶,哪来的钱?

    “恁咋把抽屉锁那紧。”闺女扮了个鬼脸,“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信物吧。”

    1965年,刚入伍的父亲虽瘦如麻秆儿,动手能力却很强,出大力也从不含糊。可一说到写写画画,便头皮发麻,横竖搞不定。即便如此,入伍不到半年,父亲就在老班长手把手的帮助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提及往事, 77岁的父亲竟有些颤抖地打开那紧锁的抽屉,小心翼翼取出小布包,一道道解开细红线,露出泛黄小纸包,轻轻打开,“咦,还真是珍藏的信物啊”。

    父亲郑重托起三枚褪了色的党员徽章,先是递到女儿眼前,又示意我凑近看。一束阳光照进屋子,映照着父亲手中那三枚党员徽章。那一刻,父亲掏出手绢,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爷,当年咋写的入党申请书啊?”

    “孩儿,多亏俺那老班长,鼓励咱帮助咱,让咱这只笨鸟先飞了。”

    对于爷爷的传家宝,闺女有着更多的好奇。

    “爷这毛边本,咋写了这许多字。”

    闺女不知道的是,一份入党申请书,父亲是熬了三个通宵,写下三百多个豆腐块,那可是父亲这辈子写得最长的“文章”。

    那个年代,只有初小文化的父亲,正是靠着对党的执着信念,硬挤三整天,完成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实现了早一天加入党组织的心愿。

    我和闺女一起听着父亲娓娓讲述:部队入党那一刻,井场工作第一天,光荣退休那一瞬,父亲捧着三枚党员徽章如数家珍,其背后折射的是闪光的灵魂和心底由衷的渴望。

    一天,母亲和父亲在灶间做饭,忽听母亲抱怨:“你昨儿半夜大呼小叫,吵啥呢?”

    父亲笑笑,抵赖道:“没叫啊。”

    “没叫?那谁在喊,都给老子趴下,我上。不是又梦见抢险了吧?你这辈子就没把我们娘几个当个事儿。”

    说着,母亲眼圈红了。

    父亲软了语气,边切菜边说:“你看看,都过去多久了,还吃这干醋。”

    二十多年来,沿着父亲的足迹,跑井站、上一线、下车间,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我,似乎才明白,对于往事,父亲为何不常常提起,而是选择封存。他珍藏的三枚党员徽章,还有那些一线作业现场血与火的洗礼考验,不正是我要传给女儿的接力棒吗?

    “爸,你送我的《梁家河》满满是做人做事的理儿。你收藏的那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送我呗?”女儿央求着。

    “爸,你了解陈望道不?《共产党宣言》是他首译的。”

    女儿这个小同志,近年来死磕学业不说,对思想政治学习也挺认真。

    去年“七一”,女儿光荣成为预备党员。我知道,那是女儿对熠熠党员徽章的渴望,是对父辈献身石油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坚守。

    (作者来自西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