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国际油气巨头在圭亚那、纳米比亚和墨西哥湾等地区开展的海上油气勘探活动收获颇丰,一度沉寂乃至边缘化的海上项目,特别是深水项目开发重新活跃起来。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预计,2025年全球全新深水钻井领域的资本开支将创12年以来新高,到2027年,全球全新和既有深水油气领域投资将达到1307亿美元,比2023年高30%。
Rystad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4年,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bp、道达尔能源和埃尼公司等在内的国际油气巨头每年的勘探投入总和约为70亿美元,较此前4年间每年100亿美元的水平出现较大滑坡。这说明,整体而言,目前国际油气巨头对勘探开发业务的投入仍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不过,国际油气巨头对深水勘探项目的投入热情却在高涨,今年预计还会新增50个深水和超深水钻井项目。去年国际油气巨头海上钻井项目的27%为深水或超深水井,今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35%。
分析认为,随着国际油价站稳每桶70美元上方,海上油气,特别是深水勘探项目,对国际油气巨头的吸引力会持续增加。在圭亚那,斯塔布鲁克区块的勘探作业情况显示,海上钻井项目的成本优势有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Rystad预计,今后6年内该区块超过一半的可采资源成本有望低于每桶30美元。
深水钻井一般寿命较长,这是一段时间以来大热的美国页岩井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深水项目获得回报的周期可能需要6年,这相对于深水钻井的寿命而言并不算长。此外,海上钻井项目的碳强度通常低于页岩井。有估算指出,产自深水井的每桶油造成的碳排放量比每桶页岩油要少2千克。
与此同时,深水钻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近期,雪佛龙和道达尔能源在墨西哥湾的Anchor项目实现了超高压环境下勘探开采的突破,这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随着Anchor平台即将投产,峰值产能有望达到每日7.5万桶,生产周期可能持续30年。
(辛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