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碳排放高,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低碳转型任务紧迫。能源系统要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非化石能源占比很可能接近100%,这是因为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成本高、规模有限且不具经济性,所以很难依靠化石能源+CCS解决。同时,生物质固碳能力总量不到10亿吨,能源碳中和也不能指望碳汇。因此,未来,包括工业领域在内,终端用能要逐步实现高度电气化,替代化石能源。

    周大地分析,预计我国实现碳中和时年用电量将在17万亿~20万亿千瓦时,需要开发5亿千瓦水电、30亿千瓦以上风电、50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3亿~5亿千瓦核电。而目前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只有6.1亿千瓦和4.4亿千瓦,今后每年需新增风电1亿~2亿千瓦、光伏发电2亿~3亿千瓦、核电800万~1500万千瓦,同时还要考虑每年几千万到一两亿千瓦的存量替代,还要大力推动大规模化学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使储能成为零碳电力的基本构成之一。

    我国电力系统加快低碳转型具备充分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我国光伏和风电技术不断突破,转换效率大幅提高,目前风光发电成本已大大低于火电。我国光伏、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强,可以支撑光伏、风电大规模高速发展。同时,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使汽车交通和用油机具电动化迅速占领市场。动力电池大发展,也推动化学储能的技术大发展和成本下降。光伏风电加上储能,就可以使风光发电实现稳定供电。新能源稳定供电系统成本将明显低于火电,我国电力系统必将迎来低碳化的高潮。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速还赶不上用电增速。去年火电装机新增约8000万千瓦,发电时间增加76小时,发电量增加6.1%,总体上看,火电并没有因为支撑光风电上网而减少发电时间,其灵活性改造效果难以体现。电网调度技术和安全技术还不能适应持续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风光储等可再生能源。全国充电桩基本没有实现和电网的有效充储互动。电力系统对光风电的接纳能力成为光风发电发展的制约条件。因此,电力系统要聚焦大规模增加光风发电稳定供电,加快技术和体制转型。

    电动车要和低碳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达1亿辆,电池总容量约7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日用电量的25%以上,可以成为重要的负荷调整和电网支撑电源。预计204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3亿辆,新能源汽车对电网功率支撑的能力在100亿千瓦时左右。充电桩未来将发展到数以亿计,以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充放电系统为主。建立相应的与电网互动的数字信息和运行管理系统迫在眉睫。汽车电动化有利于发展自动驾驶,将推动公路交通的全面信息化自动化,是另一个巨大的数字化应用领域。

    周大地说,西方国家在传统能源领域长期占据技术和市场主导地位,包括重要用能领域,许多重大技术曾经被少数几家大公司垄断,我国用了几十年时间购买国外产品、引进技术、支付专利费,付出巨大资金和“学费”。全球能源转型是比国内市场大几倍的新能源市场,西方国家已经不可能垄断控制新能源市场。发展中国家已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62%,以后比例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国新能源产品要在技术、性价比、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保持引领地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说,美国、欧盟、韩国、日本、英国等密集出台电池技术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产业支持力度,对全球电池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和竞争格局将产生影响,我国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她建议,尽快制定我国电池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把握国际电池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态势,加强电池领域国家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