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认为,任何一项技术能够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技力量,必须符合物美、价廉、好用的原则,目前氢能的利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在经济性、安全性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还要考虑如何化解绿氢生产的波动性与流程工业所需要的可靠性、安全性、连续性之间的矛盾。此外,从氢气的制取到储运,再到使用端的加氢站建设等,都有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从氢气的制取技术来看,要想将绿氢大规模地应用于炼化企业,首先必须保证制氢是大规模的,就要突破大功率的碱性电解槽技术、大功率的质子交换膜技术等,以及考虑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技术集成应用。
在绿氢储运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等的进步能较好地解决绿氢储存运输的问题。我国沿海建有很多LNG(液化天然气)站,每年进口大量的LNG在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过去都是靠海水提温,如果利用这部分冷能帮助绿氢液化,可降低一半成本。
同时,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中,如何提升油氢合建站的经济性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化制定标准,促进氢能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孙丽丽说,新能源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不是一个领域能做到的,需要建立多领域、多学科、多团队的协作研究机制。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而我国炼化产业和工业体系主要在东部,这就需要建设氢气长输管道,涉及输氢管道材料研制、安全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再如,“氢进万家”是为打造“氢能社会”奠定基础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但它不是简单地把氢气掺到天然气中,而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包括输送管道需要的特殊管材,以及系统谋划整体控制和终端安全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