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建民说,波浪能是品位最高、分布最广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人类未来能源希望之一。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气动式波浪能发电系列关键技术的主要瓶颈,波浪能发电有望成为继风光发电之后又一条非常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赛道,是战略新兴产业。

    海洋能分为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近岸(海岸线20公里以内)可开发总量是6.4太瓦,但已开发的仅0.53吉瓦,还不足万分之一,潜力巨大。目前全球海洋能装机容量70%位于欧洲。欧盟预计,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容量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份额为0.5%~2%。

    我国近岸波浪能技术可开发量为1.4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和南海一带。从全球来看,南北纬40~60度之间波浪能能量密度较高,而我国在北纬4~40度之间,能量密度约为20千瓦/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当前,潮汐能和潮流能的全球总装机容量都为500兆瓦,我国均实现了兆瓦级机组并网运行。波浪能技术正经历重大进展,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早期阶段。波浪能的缺陷在于它是海洋能中最不稳定的能源,如何在常态海况条件下提高转换效率、在恶劣海况下保证可靠性和生存能力,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气动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具有安全可靠、宽频高效、布设简单、易于维护、性价比高等优势,预计随着发电量增大、规模化应用和技术进步,将来年运行小时数可能达到4000小时,和海上风电一致,性价比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海洋能开发正从单一装置向阵列化发展。海洋能阵列化开发具有兼顾用海效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度电成本、减小电能波动、提高整体发电效率的优势,是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必然途径,亟待技术突破。

    海上风电场往往也是波浪能资源富集场所,即“风波同场”,如果把海上风电和波浪能两种能量转换系统进行适当组合,可以提高综合用海效率、提升整体发电能力和经济性。

    波浪能还可以和海洋其他装备融合发展,比如气动式波力发电结构可以和防波堤结合,能吸收75%的波浪能,同时提高护岸能力并分担成本。

    目前,清华大学团队正在实施的气动式波浪能发电技术,30千瓦装置已于2021年独立发电,100千瓦装置2023年开始海试,200千瓦装置今年将要下水,年底500千瓦和1兆瓦装置也要完成下水,将显著提升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