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常换芳
“女娃娃也要刚强,也要把事做好!”虽然母亲已经去世16年了,可她的这句叮嘱仍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激励我勇敢面对一切的“财富”。
母亲是个直性子,说话嗓门大,但心灵手巧,是个刚强的人,母亲剪纸、做花馍、跳舞、唱歌,样样在行。母亲有自己的“文艺小分队”,谁家有红白事,母亲就会带着她的“文艺小分队”帮人家剪窗花、做花馍。“人家那媳妇就是刚强,样样行!”每每听到叔叔婶婶夸赞母亲,我心里都美滋滋的。
母亲在做好“文艺”事业的同时,对我们姐妹的关爱一点儿也没有落下。我家五个女孩子,衣服鞋子母亲一向都是亲手做。小时候,我们的个子长得都很快,鞋子穿不了几个月就小得挤脚。“妈,我的鞋小了。”“妈,我的鞋也小了。”放学回家,我们经常把这样的话扔给母亲,就撒着欢儿跑去疯玩。对我们的“汇报”,母亲都是以大嗓门回应:“一个个的,都吃鞋子呀。”可是,第二天我们醒来的时候,每个人的枕边都会出现一双崭新的鞋子。
耳濡目染中,我们姐妹都觉得,刚强就应该是女孩子特有的品质。参加工作后,我习惯性地把刚强作为工作标准,要求自己事事都要做到最好。
2014年,领导安排我负责河南油田新闻中心记者部的工作。那意味着,我不但要带好七八个人的记者队伍,还要负责采写重要稿件。那时,我当记者还不到五个年头。“一个女同志,怕是肩负不起这样的重任吧?”一时间,各种议论如潮水般涌来。
“女娃,也要刚强!”重压之下,母亲的叮嘱在耳畔响起。于是,我鼓足干劲,带头采写勘探开发、深化改革等重要稿件,主动承担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我每周组织部门记者策划四五篇反映不同领域工作成效的主题稿件,并限时完成。在我的“重压”之下,记者们给新闻中心各媒体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稿件。
或许是有意考验,那年7月底的一天,领导又给我安排了4篇重要稿件,而且都是加急稿件。焦急中,母亲熬通宵给我们做鞋子的身影浮现在眼前。静下心来,我按照稿件的重要性排兵布阵,便开始奋笔疾书。终于从上午10点写到晚上10点多,完成所有稿件。第二天一上班,准时交了稿。“这个女娃,还真是刚强人!”领导和同事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
从那时开始,我有了各种雅号——“女汉子”“女强人”“快枪手”。
自从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我又给自己加了码。
2019年秋天,是我家的“多事之秋”。
那年,单位改革调整、人员优化,我的岗位职责中又增加了一条:负责中国石化报河南油田记者站工作,还要作为兼职宣讲员参加河南油田的大型宣讲活动。内宣、外宣、宣讲等任务排山倒海般向我压来。
那时候,偏偏赶上我公公病重。丈夫长年在外地工作,我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肩负繁重的工作任务。那段时间,我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了换个单位的念头。
“女呀,中石化是个大企业,再难,都要把人家的事做好!”夜深人静时,母亲弥留之际的叮嘱又让我重拾信心。每天,我5点30分起床,安顿好孩子和老人后,便赶往单位。在单位,我尽量在工作时间处于“电满格”“油满箱”状态。那时候,我连走路都是风风火火。“你就像个陀螺,在不停地转啊转,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懈怠了。”同事见到我都会这么打趣。
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也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高产”的时期。那一年,我不仅获得中国石化报社年度首席记者荣誉称号,也被评为河南油田劳动模范。捧着这些荣誉证书,我热泪盈眶。
我想,母亲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用大嗓门鼓励我:“女呀,够刚强!像妈!”
(作者来自河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