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较于国际石油公司整体规模以及产业链布局,目前中国油气企业LNG资源池建设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壳牌、道达尔、bp这三大国际石油公司在各环节都有较大规模的资产布局,这与它们在市场中充当资源商和贸易商的角色有关,也与过去数十年深度参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密不可分。三大国际石油公司以开采天然气为起点,为了将资源国的天然气储量货币化,从油气田开发延伸至LNG生产及出口;为多个液化项目提供原料气,在多个国家参股建设的液化终端投入运营,获得权益产能;搭建全球化的LNG资源池并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扩大再气化产能,将资源引向获益更高的市场;开发下游新需求,发展船用LNG等。产业链自上而下贯通,各环节齐头并进发展,已形成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日韩企业作为LNG的买方,在LNG采购协议和LNG再气化终端有庞大的资产布局。但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由于日本企业从上世纪就开始参与全球LNG液化终端的开发,所以在这个环节的资产规模较高;二是日本LNG市场已发展至成熟阶段,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将部分资源以长期合同的形式销售给其他小型企业,优化已有的LNG资源池。
相比之下,中国三大石油公司LNG业务起步较晚,资产主要集中在LNG采购协议和再气化终端。从中下游进入,以发展中下游为主,通过引进LNG长期合同,建设国内接收站,收购少量液化终端股权,在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等终端领域也有部分布局,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有限。
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LNG资源池的整体规模、产业链布局以及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等方面有待优化。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目前仍基本只作为LNG资源的买方。日韩企业在采购长期合同资源的同时,还参与了不少液化终端小股权投资,并将资源以长期合同形式小规模销售,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