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东油气南川页岩气田东胜脱水站。沈志军 摄
□本报记者 沈志军 通讯员 何能举 谷红陶
3月的重庆南川金佛山下,油菜花随风摇摆,巍巍井架、蓝色电泵和采气平台下的红色身影来回忙碌,好一幅“春耕”景象!
华东油气自2016年平桥南区产建工作开展以来,建成了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常压页岩气田——南川页岩气田,年产气能力14亿立方米以上,是川气东送气源地之一。
面对区域页岩气地质、工程和固有递减问题,华东油气迎难而上探索创新,在平桥高陡背斜区实施三层立体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苦心钻研,建立高陡背斜区三层立体开发新模式。平桥高陡背斜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万县复向斜南部,开发层系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面对南川页岩气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陡、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大等地质问题,科研人员形成了常压页岩气全耦合建模数模优化技术,全面开展平桥南区剩余气定量描述,明确剩余气主要分布在纵向中、上部未动用层系及平面井间未波及区,基于此精细刻画了下部气层三种剩余气分布类型,并依据平桥南区高陡的地质特征,创造性地将井间距的评价指标由“平面距离”优化为“空间距离”,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核心技术自主化,并通过“平桥南区页岩气立体开发提高采收率”项目论证了高陡背斜区三层立体开发的可行性,落实开发可动用储量595亿立方米,整体达到效益开发预期。
地质工程一体化,建立差异化调整对策助力效益建产。平桥南区立体开发调整井相较一次井网,地层压力系数、单井产能、资源丰度更低,“降本、提产”是效益开发永恒的主题。钻井方面,科研人员优化“导管+二开”井身结构,持续优选“高效钻头+强化参数+一体化地质导向”,引入应用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单井机械钻速提升110%,钻井周期缩短51%;压裂方面,基于平面不同剩余气类型、纵向不同层系地质特点,对下部气层加密井实施“均匀布缝”“交错射孔+控液提砂”“差异化布缝”等优化,对中上部气层井实施“中长水平段+强改造”等差异化对策,提高储量动用率和井控储量;地面方面,全面推广新型简易标准化定型试采一体化橇、集气站标准化设计图纸、井口电动阀定流自动调节等信息化集成管理,全面提升建站效率,降低设备费用30万元/套;采气方面,细化“一井一策”管理,强化动态监测,注重能耗管理,深挖气井生产潜力,实施“针对性常规+进攻性”措施,提高气井“初期自喷排液-中期控压稳产”的高产稳产能力和效益开发水平。
稳步推进,提升平桥南老区提升气田采收率。2022~2023年,平桥南区立体调整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思路,在下部层系开展加密和滚动扩边完善井网,在中上部气层开展试验评价,累计实施下部气层加密调整井15口、中部气层调整井6口。截至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气4.5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2.69亿立方米。平桥南老区通过开展立体开发调整,井区储量动用率提高至68.5%,阶段气藏采收率由9.5%提高至14.9%,预计背斜主体区两层立体调整后气藏最终采收率可达25.5%,局部三层立体开发采收率可提升至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