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赵敏捷  彭 宁

    3月14日,早春的风还带着丝丝寒意,吹在忙着收发物料的王新云身上,他冷不丁打了个寒战。从7点开始,他就一直在宽阔的料场忙碌不停,这都快两个小时了,额头上也见了汗。

    59岁的王新云是江汉油田涪陵供应部的油套管保管员,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专门负责油套管的收发工作。他说话底气十足,嗓门响亮。由于体态微胖,眼睛又圆又大,还戴了一副圆圆的眼镜,同事们便喊他“王圈圈”。

    涪陵供应部的料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黄旗港,背靠葱郁的大山,面向滚滚长江。5万平方米的大料场,就是王圈圈的工作圈。每天他要走一万多步,在这里指挥航吊作业、进行车辆装卸、清点油套管数量……日复一日地转圈圈。

    料场上摆满了页岩气生产用的各种油套管,就像一个庞大的装卸工厂,年均收发8万多吨,日均收发200多吨。最忙时,40多辆大货车排起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王圈圈和同事们就得白天黑夜连轴转。盛夏时节,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作业,王圈圈6点左右就到现场收发料,左一个圈右一个圈,转得工衣能拧出水。去年夏天罕见高温,毫无遮挡的料场上,王圈圈爽爽地洗了两个月高温“桑拿”,脸烤得跟煤炭似的,还瘦了不少,他觉得也算“意外之喜”。

    同事都说,王圈圈对工作有一种强迫症式的认真,收发料时不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每天收发货的地点、井号、数量、车牌号等相关信息,还把每一种型号管材的收发料数量和时间,用油漆笔写在料场对应的管子上,便于有问题时倒查。无论多忙,无论干到多晚,他对所管物资都能做到100%盘点,每次收发完后,都要马上把库存盘一遍,跟账上完全一致才会离开料场。

    在吊装现场,安全是头等大事。王圈圈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现场的装卸工人负责。航吊在运行中声音很大,他的大嗓门发挥了大作用。每次吊装作业前,他都要仔细检查装卸工人劳保是否穿戴整齐、吊具是否有磨损等,确认后才“开嗓”指挥。2014年至今,他做到了现场安全吊装作业10年无事故。

    王圈圈还善于琢磨,不放过小细节。前两年套管出厂运来时都没有打捆包扎,只能一根根吊装。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他要求供应商在出厂前将油管每三根用铁绳包扎成一捆,每一捆上再绑两根吊装带,这样套管从出厂到料场再到生产井场,每次装卸时直接挂钩起吊,既缩短了吊装时间,又降低了安全风险。

    如今,王圈圈快要退休了,他对工作比以前更加谨慎细心,他说要画好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圆圈,努力做到漂亮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