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蒲 军
难动用储量是指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品质差、常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开采的探明未开发储量。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寻找优质储量的难度不断增加,资源品质劣质化趋势愈加明显。
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探明未开发难动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到60亿吨、5.1万亿立方米,是油气田现实、可依托的接替资源。在当前易开采油气资源逐渐开始枯竭,而国内石油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加大难动用油气储量开发力度,实现效益开发并转化为油气产量,成为油气田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推进难动用储量开发实践,探索难动用储量开发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难动用储量开发效益明显提升,逐渐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储层精细表征与“甜点”评价是关键。研发了基于数字岩芯的高精度微纳尺度孔喉定量分析技术、砂泥岩薄互层地震预测技术、小尺度缝洞体地震描述技术和储层质量差异表征方法,实现了基质储层非均质性刻画;形成了测井-地震-地应力等多信息融合的多尺度裂缝描述与预测方法,实现了从“千米级”到“米级”裂缝定量表征;构建了基于岩电相(孔隙结构)分类的含油饱和度计算新模型,实现了含油非均质性刻画;形成难动用储量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储量评价参数体系及概率模型,建立了难动用储量分类及“甜点”评价标准。
加强研究针对性开发对策是效益开发的前提。形成了基于动态资料约束的复杂储层试井解释方法,降低了储层及裂缝解释参数多解性;攻关复杂缝网定量表征技术、高性能网格剖分方法和高效模拟技术,实现了基岩-多尺度裂缝耦合流动模拟;搭建“油藏-压裂”交互优化平台,为难动用储量一体化模拟和整体优化提供了手段;针对不同类型难动用储量分别提出了高效开发对策,包括致密油水平井“压+注+采”一体化开采、多轮次井组整体吞吐开发、特低渗压驱一体化开发等。
工程工艺技术攻关是提质提速增效的重点。形成了优快钻完井技术系列,包括高破岩能力PDC钻头、适配性井眼轨道设计及控制技术等,配套推广“井工厂”模式,钻完井周期可缩短80%以上;形成了与储层特征相适应的体积压裂技术系列,大幅增加了缝控储量,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随着技术进步及体制创新,过去被视为“鸡肋”的难动用储量焕发了新的生机。但难动用储量是个相对概念,未来向“深水区”进军仍需紧紧抓住提高单井产能、降低桶油成本这两个关键点。
第一,做好科技攻关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关键技术研究,统筹多学科、多专业协同攻关,建立基础理论、技术攻关与开发先导试验“三位一体”的科研模式,推动难动用储量开发关键技术持续突破。
第二,继续推进国内外技术合作。以国际化视野把握技术前沿,与国际、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强强联合攻关,进一步突破低成本提产能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为难动用储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加强政策研究,完善促进合作开发的政策机制。改善合作开发模式,分散项目投资风险,在体制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起管理更规范、运行更高效的公司体制和机制。
(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