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叶 丽

    每天清晨五点二十,天还没亮,十建公司沙特Marjan项目营地停车场已经开始人头攒动,近三千人等待着坐上通勤车前往项目现场。

    “找好自己的车,注意安全!”张栩腾挥着胳膊,扯着嗓子,用英语繁忙地指挥着秩序。吆喝声、发动机的轰鸣声、交谈嘈杂声响彻营地上空,吹响了海外工程施工建设的奋斗号角。

    这个被称为“凌晨指挥家”的年轻人张栩腾,是一名行政主管,来到十建公司沙特Marjan工程项目部后,他以项目为新舞台,发挥自己在语言方面的特长,边干边学,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个人能力在海外工程建设方面的跃升。

    “民间翻译”

    “Zhang,我要怎么跟他说把厨余垃圾分类清理?”

    “张工,这个‘老外’比划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他说的是啥。”

    看到部门里的外籍同事着急地向中国工人师傅解释工作内容,而中国师傅们却一脸迷茫,张栩腾主动承担起翻译工作。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到后来能正常交流,他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更加适应中式、印式、巴式等不同的英语环境。

    在十建公司沙特Marjan工程项目,外籍用工比例超过80%,庞大的外籍员工群体中,有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陌生的文化和复杂的语言环境对综合管理协调工作提出挑战。张栩腾利用工作间隙与外籍员工交流,详细记录每个国家英语发音的习惯和特点,很快就可以游刃有余地用英语向外籍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今,他成为一名“民间翻译”,为中外员工搭建起沟通桥梁。

    “这里简直就是个小商店”

    “这还是以前的库房吗?这简直就是个小商店!” 看到以往凌乱的库房大变样,来项目部检查工作的甲方工程师赞叹道。

    这又是张栩腾的“作品”。他借鉴以往经验,从凌乱的库房入手,将文具分类整理,摆放得井井有条,并且优化了办公用品领用表,细致地统计出各种文具的用途和余量,便于项目部同事随时使用。

    以往需要用办公用品,在库房里找半天也找不着,有时甚至需要重新采购,造成堆积、浪费。现在只需要在电脑上搜索名称,在哪个货架上,有多少数量一目了然。办公效率高了,成本降了,整个库房也亮堂起来,干净整洁得如同进入了一个小商店。

    “Zhang,你这个系统做得真棒!”外籍员工向张栩腾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项目部的新鲜血液,张栩腾时刻展示他的活力与热心,除了充当“民间翻译”,他还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创新。项目人员多,各种统计表格数量庞大,他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实现办公管理数字化,不仅提升工作效率,统计的数据也保持了高度的准确率。在外籍员工为使用办公软件犯难的时候,他主动充当老师,指导外籍员工,让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我只是想和他们比比谁挖得更快”

    刚来到项目时,张栩腾接手了部分关闭营地尾项的任务,需要他带领几名尼泊尔工人在营地对全部的梯凳、晾衣架、排水渠等进行整改。营地尾项的整改任务繁重,为了尽快让项目部全体工人有新营地居住,且满足业主和总包的要求,张栩腾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该项工作。

    为调动团队积极性,张栩腾制定了奖惩措施,对完成任务较好较快的人员进行奖励。奖惩办法一出,大家的工作速度明显加快起来,整个团队干劲十足。小组“领头羊”不仅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和大家一道动手。

    工作中,张栩腾和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外籍同事们都很喜欢跟这个阳光、积极、富有活力的年轻人相处。在他的努力下,尾项整改提前完成任务并通过了业主和总包的审核。

    被问及来到沙特Marjan工程项目工作的感受时,张栩腾总说,在中国石化工作,氛围好、干劲足、舞台大、进步快。他的热心、勤奋也为外籍员工树立起榜样,促进了中沙团队的融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