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营2-斜23井下钻过程中,王善娟、王诗建夫妻密切关注各项参数变化,分析数据变化原因。焦保荣 摄

    韩 伟 焦保荣

    “诗建,明天安装设备,上下循环罐一定注意安全!”退休1年的胜利录井人王善娟仍然没跳出与丈夫王诗建“录井夫妻岗”的角色,在他上井前总不忘帮忙梳理一下工作事项,叮嘱他注意安全。

    也难怪,这对夫妇自1998年走入婚姻殿堂,就在工作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扶持。20多年的录井春秋,染白了曾经帅小伙的鬓角,也让当初的小姑娘迎来了退休。历数银婚纪念物,他们发现自己的血液早已与录井相融,难以分割。

    一本笔记

    这是婚后组建“夫妻队”时,两人合力解决工作难题的全部记录。

    那时,每次遇到技术难点,他们就探讨解决。意见不一时,原本在感情上如胶似漆的两个人,也会争个面红耳赤。总喜欢用施工井最终成果去证实孰是孰非,事后难免一人“得意洋洋”,一人心有不甘扬言“下次再战”。这本学习笔记,就是两人的比试成果。

    一年多的“夫妻队”,他们合力攻克了4口探井10多个技术难题,一人记录,一人补充,夫妻同心,留下了100多页笔记。其中最美的“共同记录”,当属笔记本扉页上,王诗建沉稳大气的“愿得一人心”留言后面,王善娟用娇小秀气的字迹写下的“白首不相离”,技艺和爱情的火花在一起碰撞和升华。

    一份病例

    这是妻子王善娟履行“家里有我你放心”诺言的最好写照。

    2004年,王诗建到哈萨克斯坦外闯市场。由于没有手机,想打国际长途也非常不方便,二人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联系了。一个晚上,年仅4岁的女儿忽然在深夜一点多高烧。王善娟独自背起孩子就往社区医院跑,穿过昏暗幽静的街道也不觉恐惧。

    “跟人家拍着胸脯许诺的事儿,不能白说不是?”王善娟笑着解释着自己当初的“傻大胆”,但她也会后怕,不是怕那段没有爱人保护的夜路,而是医生说,如果治疗不及时,孩子会有失聪的危险。

    “他不在家,咱就得是顶梁柱!”王善娟眼里透露着坚毅。

    一沓发票

    上百张高速通行费发票,是王诗建母亲去世前一段时间里,夫妻携手扛起工作生活重担的记忆。

    2018年3月,母亲得了胰腺癌,迫切需要照顾和陪伴,而女儿又面临高考,不敢向她透露半点老人的病情,王诗建只能咬牙把担子扛起来。每天,忙完井上的工作,他就从山东东营回到滨州老家照顾母亲,次日天一亮再赶回录井现场。

    那段时间,王诗建的头发白了不少。作为妻子,同为录井人,王善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尽力为丈夫分担下班后陪伴老人的责任。两人谁更早完成井上工作,谁就驾车150余公里往返于东营、滨州两地。就这样,高速通行费发票攒了厚厚一沓。

    后来,老人见到了考取理想大学的孙女,不留遗憾地走了。回想起那段艰辛时光,王诗建望向妻子的温柔眼神中又多了份感激。而王善娟却轻描淡写地说:“生活的担子很重,作为夫妻,本就该各挑一头。”转头迎向丈夫的目光。那情景宛如20多年前,在录井现场宿舍房里,王诗建轻轻伏在妻子隆起的肚子上,满眼幸福地听着孩子的心跳,两人全都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