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松才 胡 亮 潘 迪
12月11日,齐鲁大地的田野、山峦盖上了厚厚的积雪。第二天清晨,记者跟随胡少伟冒雪巡护天然气管线。46岁的胡少伟是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山东天然气集输项目部淄博巡线队队长。
大雪天,到野外巡护管线不是件轻巧事。出发时,胡少伟只穿了一双运动鞋,“雪天穿棉工鞋太笨重,穿雨靴又太冷,穿运动鞋虽说不暖和,可是走路轻便”。
雪天巡检不敢有半点儿懈怠。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门村南齐都阀室,胡少伟打开钢丝网室门。“气温很低,验漏液容易结冰。”胡少伟用可燃气体报警仪为阀室验漏。他摘下棉手套,掏出抹布,把阀体上的积雪一点点擦拭干净。验完漏,他的右手冻得通红。
“这么冷的天,你干活儿为啥不戴手套?”记者问。“手套上沾了雪就会变湿,戴在手上只会更冷。”胡少伟说。
从阀室出来,穿越茫茫麦地,踩着没过鞋面的积雪前行。前方不远处,天然气管线从乌河河底穿越,河中结有薄冰,河坡上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枯草。胡少伟领着记者绕到对岸,小心翼翼顺陡坡下到河岸,两人用力把天然气观察井上的盖板挪开一条缝。胡少伟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检测井中气体浓度,报警仪显示正常。
离开观察井,胡少伟认真检查管线沿线的转角桩、测试桩、里程桩、警示牌。记者紧随其后,已经气喘吁吁。“雪天巡线千万不能久停,你一停,浑身就冷。”胡少伟说。
一上午,8000米的巡线结束,胡少伟和记者的运动鞋都被雪浸湿。一进巡线队驻地宿舍,我们赶紧倒了热水,开始烫脚。中午,记者驱车20多公里,到项目部博山巡线队,跟随巡线员杨志强到山中巡线。
杨志强巡护的管线南起济南市莱芜区和庄村,北至淄博市博山区乐疃村,全长11.7千米。管线在山谷中蜿蜒穿行,山谷中的林木挂满了银条。一路上,灌木密密匝匝地生长着。杨志强在前开路,拨开枝条,积雪纷纷掉落。记者随他小心翼翼踩着滑溜溜的碎石下沟。
管线上的混凝土护坡又陡又滑,杨志强要爬上去瞅个究竟。“雪天湿气大,混凝土风化严重,护坡坍塌后不及时发现修复,坍塌只会越来越大,失去保护的管线就会裸露出来。”他说。
到达管线途经的青石关,气温零下12摄氏度,寒风清冽,手冻得生疼。杨志强头戴线帽,身穿棉工衣,冷飕飕的山风吹得他脸颊通红。
下午4时10分,我们来到041号阴极测试桩。杨志强摘下手套,从工具包中掏出万用表、测试线、小铁铲,认真测试电位。阴极测试桩的电位标准值应为-0.85~-1.25,低了会导致管线腐蚀,高了使管线容易脆裂。万用表显示电位为-1.15,阴极测试正常。杨志强朝手心哈口气,搓搓手,“挨些冻不要紧,只为居民过暖冬”。
我们又继续前行,平日两个半小时的巡线路,雪中用时3小时20分钟走完。
山东天然气集输项目部承担着868.34千米管线、34座阀室的运维重任,冬季以来已安全平稳输气4.6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