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活动简介:
自2005年开始,扬子石化党委按照3年一个周期,坚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把骨干培养为党员”的“双培养”活动。
目前,扬子石化已经完成6个周期的“双培养”计划,共800多名非业务骨干党员被培养为骨干、1700多名业务骨干被发展成党员。
本报记者 陶 炎 李树鹏
全面摸查,细化培养措施
“党委组织部专门设计了调查统计表,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工作表现等方面,对全公司党员和非党员骨干进行摸底调查。”扬子石化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潘培青介绍。
在调查统计、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公司党委确定3年为一个“双培养”周期,制定下发了活动意见,明确提出了培养的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一是把党员培养成为生产骨干,根据本单位党员队伍的状况,采取分期、分批、分类培养的办法,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努力使管理岗位和生产一线的党员都能成为骨干,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二是把业务骨干培养成为党员,在组织发展工作中突出重点,把关键岗位、急需人才和空白班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教育、引导、培养、锻炼等措施,把生产骨干培养成为党员。
因人制宜,开展分类施教
“我们的培养方式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谈及“双培养”机制的培养模式,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党建政工专家郑建军认为,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是基础。
对于非业务骨干的党员,公司深入分析其业务短板,针对性开展培养;对于思想上不够积极的党员,指定专人(优秀党员)结成帮教对子,促其思想转化;对于技能水平不高的党员,采取导师带徒、“一帮一”等方法,强化技能培训。
对于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业务骨干,在坚持发展标准的基础上,按组织发展程序加快发展;对未申请入党的业务骨干,有意识地教育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烯烃厂乙烯联合装置的高亮是车间生产骨干,曾在公司乙烯技能大比武中获第一名。在烯烃厂党委的教育培养下,去年3月大修前,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是入党积极分子。
搭建平台,培养青年人才
为了更好地发挥“双培养”机制作用,扬子石化党委发挥劳模工作室和技师工作室等平台作用,突出现场操作实训,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公司党委要求,我们把大修作为青年骨干的练兵场,为青年员工定任务、压担子。支部近距离考察,并及时谈心谈话,帮助青年知不足、明方向。”芳烃厂团委书记、党群工作室副主任匡文静介绍。
2020年以来,全国劳模刘建华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优势,大力开展导师带徒、以老带新、劳模讲堂等多种培训。车间有3人通过高级技师鉴定考核,7人通过技师鉴定考核,5人通过全流程操作考试。
感动石化人物、化工厂PTA联合装置生产主管焦义平让“退休”的废旧物资和设备发挥余热,将构造复杂的零件完好解剖后展示出来,供青年员工学习研究,有效提高了青年骨干的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