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石建芬
通讯员 刘 猛 王 茜
8月23日,江汉油田专家吴世强拿起一块标有“黄61斜井,2358.6~2359.0”的岩芯说:“这块岩芯是2023年1月26日从潭口地区取出的,通过岩芯研究,我们发现了湖相碳酸盐岩规模储量。”
为了深入探索地下,找到更多的储量,江汉油田对重庆石柱及湖北恩施红星、复兴地区做了大量的科学钻探研究,红星区块二叠系吴家坪组、茅口组两套页岩慢慢浮出水面。
2019年,江汉油田决定部署红页1井钻探取芯,计划施工井深3300米。“该井在设计阶段,地质人员要求取芯收获率达到95%以上,但红星地区地质特别复杂,任务艰巨。”江汉油田专家陈学辉介绍。
红星地区构造变形较强,二叠系页岩厚度相对较薄,具有沉积旋回多、岩性复杂的特点,发育灰岩、凝灰岩和硅质夹层。现有成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配套工艺不能直接应用。
红页1井钻探取芯现场,科研人员不断讨论地层变化情况,确保该井按设计要求准确到达取芯层位取全取准岩芯资料。通过反复观察钻时、气测曲线,他们将井口返出岩屑与区内取芯井目的层段进行逐一对比,卡准吴家坪组—茅口组4段取芯深度,顺利完成取芯任务。累计取芯4回次,总收获率96.54%,现场浸水试验显示良好,展示出较好勘探潜力。
去年,江汉采油厂的一名科研人员查阅地质资料时,发现潭口地区资料显示有所不同,但到底哪里不同?是不是真的有油气?是认识有问题还是研究方向有偏差?
对此,吴世强翻阅了邻井20世纪80年代录井资料,发现录井资料上记录在碳酸盐岩层有好的油气显示,但是当时主要关注常规砂岩油藏,针对非砂岩层油层解释,也只在备注里打了一个问号。
他走进实验室、岩芯库、资料档案室,利用岩芯、分析化验第一手资料深入基础研究,提出在潭口地区发育碳酸盐岩质砂岩、砂质内碎屑碳酸盐岩致密油藏的新认识。带着这种想法,攻关团队运用岩相组合体划分技术,对几百口井几千块岩屑薄片进行鉴定,发现碳酸盐岩结构复杂,在泥晶结构之外大量存在颗粒结构,这些颗粒结构组成的颗粒碳酸盐岩属于盐湖碳酸盐岩新储层。吴世强果断提出,在砂岩和化学岩之间过渡相带的碳酸盐岩间寻找油藏。
江汉油田优选成藏条件好、埋藏适中、油气显示好的潭口地区开展老井复查。黄20斜-4井不负众望,作为探索盐湖碳酸盐岩特殊新类型储层的首口井,仅用15天便完成大型压裂,获得日产26.22立方米油流,标志江汉潜江盐湖盆地碳酸盐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