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伊斯兰姆(左)和师傅孙晓晶在探讨交流工作。 周 杨 摄
●穆罕默德·伊斯兰姆/口述 蒋 振 周 杨/整理
8年前,我怀揣着优秀毕业生证书走出沙特石油技术专科学校,选择了到中国石化工作。在这里,我遇到了3位让我终生难忘的中国老师。
来到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沙特项目部井队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高思。他瘦高身材、眉目有神,做事沉着稳重、井井有条。作为井队的平台经理,他工作很忙,但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带我认识设备、熟悉现场。这里的钻机和工艺流程远比我从书本上学到的更先进、更复杂。面对我连珠炮似的问题,高老师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让我在实习期就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知识和工作经验。
按照公司为我们制定的成长规划,每两年我们要到中国石化沙特培训中心进行3至4个月的集中脱产学习,在这里我遇到了学识渊博的王建业老师。他不仅会操作复杂的仿真模拟机,而且讲起井控等专业知识也头头是道。不论是专业上的难点还是现场遇到的问题,在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IADC国际井控考试,成为一名见习司钻。
我和我的第三位中国老师孙晓晶是在疫情期间认识的。当时我因疫情被封闭在家,井队平台经理孙晓晶每隔几天就会给我打电话,了解我的精神状态和健康情况,鼓励我积极锻炼身体、参与疫苗接种。解封后,他第一时间安排车辆接我上井轮岗锻炼。时隔数月,当我再次坐进熟悉的司钻操作台,我的眼睛湿润了,整个疫情期间中国石化展现出的管理能力和对员工的关爱让我由衷钦佩。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钻井安全管理课程,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官不懈努力。
2019年,我以公司优秀员工的身份踏上了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登上了长城,乘坐了高铁,看到了一个既古老又奋进的中国。我还来到了享誉世界的孔子故里曲阜,感悟“为人师表”的千年智慧。我的中国老师们似乎也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践行着孔子的思想,对我们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成为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