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员工在进行测试仪器地面试验。 王庆辉 摄
□王庆辉 李星亮
8月7日,在陈堡油田陈3-112井,江苏油田油服中心测试技术服务公司正进行测试调配。这口注水井分4段注水,对应7口油井17个油层。高精度测试犹如为细分注水装上“眼睛”,使每段注水都精准匹配开发需求。
今年以来,江苏油田开发系统围绕精细注水,深入开展注水井“一季一测、应测尽测”工作,迭代提升测调一体化工艺,测试能力由1000井次/年提升至1800井次/年,测调成功率由80.5%上升至87%,分注层段合格率由82.2%提升至84.6%,为老区稳产上产提供了能量保障。
1~7月,江苏油田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降至5.68%和1.62%,创近年来最好成绩,持续保持上游先进水平。
高标准落实落细“一季一测”
近年来,江苏油田深入开展注水管理提升年工作,着力在控制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上下功夫,强化重点区块“一藏一策”,焕发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的青春活力。
从分注情况看,围绕“注上水、注好水、注有效水”,江苏油田分注井增加到791口,其中3段以上分注井达到335口。从水驱工作量看,江苏油田组织实施闵24等10个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案、杨家坝等3个巩固方案及陈2等两个提液稳产方案,以重点区块突破带动整体采收率提升,老区流场调整近年来保持每年上千井次的工作量。
精细水驱迫切需要精细注水测试调配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江苏油田高标准落实落细“一季一测、应测尽测”工作,提升注水测试调配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还开展了“分注井测调验封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高精度小流量测调先导试验”等项目。
“作为专业化队伍,我们要快速提升测试能力,完善升级多级细分注水测试等工艺,全力提升测试的效率和精准度,在匹配油田精细注水需求的同时,盘活人力资源,开拓更多市场。”江苏油田油服中心测试专家刘军说。
高精度测调擦亮“测试眼”
测调一体化工艺是掌握分注井注水情况的测试工艺,每段实际注了多少水、地层的吸水情况如何、有没有达到开发要求,都需要测试这双“眼睛”的观察。
为扩大分注井的测试覆盖面,江苏油田油服中心与采油厂加强合作,建立“一井一策”档案,开展水井工况调查统计工作,推进井筒治理。
对部分因结垢导致测试工具无法入井的分注井,技术人员通过“热洗、酸洗+机械清垢”方式进行治理。
为提升分注测试的精度,技术人员推广应用测调一体化工艺,并加强技术配套升级。“测调一体化工艺的优势是可以同步进行测试和调配,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迭代升级相关工艺。”江苏油田油服中心测试技术服务公司经理肖勇说。
目前,已有的4种测调一体化工艺均可通过安装磁定位装置,在千米地下实现对测试仪器的精准定位,通过地面直读流量,实时分析地层吸水能力,调整水嘴的开度。
他们针对部分单层注水量低于5立方米的层,采用集流装置提高测调精度,将单层小流量的测调误差降至5%以内;针对小井眼分注井的水嘴扭矩小导致调节不畅的难题,通过研制大扭矩开井器有效解决。
技术团队还研发了打捞、井口防喷等配套工具,提高施工效率。他们研发的同心小直径分注井打捞工具,在两口井一次打捞成功,该成果获江苏油田QC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QC成果二等奖。
经过技术优化升级,目前他们可对5段分注井进行测试调配,小层误差由20%降至10%,今年以来,部署测试井测调覆盖率100%,其中测调一体化工艺应用占比超过50%。
用好水信息提升油效益
对油田开发来说,测调数据是注水效果的真实准确信息。
江苏油田每季度召开注水分析会,分析水驱情况,部署水驱调整工作。各采油厂加强油水井动态分析,及时调整各层注水量,反馈评价注水效果,明确下一步调整思路和举措。油服中心每季度开展测试质量分析,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效。
为推进成果应用,油服中心和信息中心加强合作,将每口分注井的测调情况上传油田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并和对应油井的生产数据整合在一起,便于开发人员随时调看、系统分析,更好地掌握区块和油井的开发情况。
今年2月,陈2-3井测调后,采油一厂技术人员根据结果减少第4段分层配注量,控制水线推进速度。近期,该井对应的油井陈2-11井产液量保持稳定,含水率小幅下降,日产油由1.3吨上升至2吨。
“目前,油田流场调整由区块规模调整逐渐转向井组精细调整。分注井测试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作出判断。”江苏油田采油一厂副总地质师苏书震说。
采油二厂技术人员通过分析韦5断块东部最新分层流量测试报告,优化纵向注水量,井组日增油1.2吨,其中次新井韦5-76井日增油0.8吨。
“注水井‘一季一测’工作,为水驱常态化调整提供了保障。老区焕发青春活力,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以及每套小层的潜力。”江苏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所长毛超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