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中国石化报

中国石化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山石油杨应标和他发明的三头分线器。 田 花 摄

    黄嘉莉 田 花

    2022年4月,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广东石油发明的浮油收集器与浮油收集设备,代表销售企业最新创新成果在大会上展出。一位老先生驻足在展板前许久,离开前,向展区的志愿解说员刘科美要了公司地址和联系电话。一个月后,深圳石油收到了一枚刻着“方寸匠心”的印章和一封情感真挚的信件。

    原来,老先生是原深圳蛇口油库退休工人郭思义。如今,蛇口油库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被改造成工业遗址,用新身份为深圳发展贡献力量。老先生在信里说,当年港口的船油要入库,需要接驳几百米长的油管,一拆下来,余油就会洒一地。他们要4个人扛着手摇泵到现场手工收集,既费时耗力,还收拾得不干净。看到现在广东石油的年轻人发明了浮油收集器,他欣慰之余,还为广东石油人能在方寸间寻找科技创新点、破解难题点赞。

    2023年6月16日,集团公司发布“十大创新项目”,浮油收集器作为销售系统唯一上榜项目再次亮相。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浮油收集器,能够应用于含油污水浮游收集、清罐余油回收、设备清洁清洗和应急抢险等多种场景,实现了安全环保、减负基层、降本增效等多重收益。

    如何提高安全系数、减轻基层负担、优化管理流程、丰富客户体验?这些年,广东石油步履不停,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中山石油数质量管理员杨应标,2022年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大国工匠”称号,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土发明家”。他总是说,自己不过是用土办法搞小发明。然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经拥有7项国家专利,完成了13项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

    杨应标留意到,加油站清罐既要花钱外请施工队,又要停业影响销量。于是,他决定直接下场干。一连好几个月,杨应标满脑子都是设计蓝图,路过五金店,就钻进店里,跟焊接师傅讨论各种材料硬度问题,周末也不休息,跑到轴承厂找老师傅请教模具打磨的问题……

    杨应标和团队“猫”在工作间35天,绘图、设计、焊接、锻造,终于发明出一种三头分线器与油水分离桶排空方法,每年光是节省油罐车租赁费就高达上百万元。

    作为“大国工匠”,杨应标总是说:“是公司给予了我们这些喜欢倒腾的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能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些事情。”

    近年来,广东石油为科技创新人才搭建了广阔的成长成才舞台,建成32个技师工作站和56个课题研究小组,培育了341名高级技能人才,拥有2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每年科技创效超600万元。